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翻译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甲光向日金鳞开」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亦古代军中的号角。

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霜重鼓寒声不起」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评注

王谠《唐语林》:李贺以歌诗谒韩愈,愈时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有篇《雁门太守》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却缓带,命迎之。

王得臣《麈史》:长吉才力奔放,不惊众绝俗不下笔,有《雁门太守》诗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射日金鳞开。」王安石曰:「是儿言不相副也。方黑云如此,安待向日之甲光乎?」

曾季狸《艇斋诗话》:李贺《雁门太守行》语奇。

高棅《唐诗品汇》:刘云:有此一语方畅(「角声满天」句下)。此等景不可无(「塞上燕脂」二句下)。起语起。赋雁门著紫土本嫩。后三语无甚生气,设为死敌之意偏欲如此,颇似败后之作。

杨慎《升庵诗话》:或问:「此诗韩、王二公去取不同,谁为是?」予曰:「宋老头巾不知诗,凡兵围城,必有怪云变气,昔人赋鸿门有‘东龙白日西龙雨’之句,解此意矣。予在滇,值安凤之变,居围城中,见日晕两重,黑云如蚊在其侧,始信贺之诗善状物也。」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语少而劲,转出死敌意,愤咽。范梈曰:作诗要有惊人句。语险,诗便惊人。如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照日金鳞开」,此等语,任是人道不出。周敬曰:萃精求异,刻画点缀,真好气骨,好才思。顾璘曰:词奇而俊,前辈所称。陆时雍曰:「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二字难下;「霜重鼓寒声不起」,语甚有色。周珽曰:今观其全首,似为中唐另树旗鼓者。至末二句,雄浑尤不减初、盛风格。……长吉诗大抵创意奥而生想深,萃精求异,有不自知为古古怪怪者。他如《剑子》、《铜仙》等歌什,辄多呕心语,宜为昌黎公所知重也。

黄淳耀、黎简《李长吉集》:黎简:「声满天地」似昌黎「天狗堕地」之作篇中活句,贺其不愧作者。「霜重」句即李陵「兵气不扬」意。写败军如见(「半卷红旗」二句下)。以死作结势,结得决绝险劲(末二句下)。

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杜诏:此诗言城危势亟,擐甲不休,至于哀角横秋,夕阳塞紫,满目悲凉,犹卷旆前征,有进无退。虽士气已竭,鼓声不扬,而一剑尚存,死不负国。皆极写忠诚慷慨。

薛雪《一瓢诗话》:李奉礼「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阵前实事,千古妙语。王荆公訾之,岂疑其黑云、甲光不相属耶?儒者不知兵,乃一大患。

沈德潜《唐诗别裁》:阴云蔽天,忽露赤日,实有此景(「黑云压城」二句下)。字字锤炼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沉雄乃尔(「黑云压城」二句下)。警绝(「霜重鼓寒」三句下)。

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闪烁纸上(「黑云压城」句下)。结更陡健。

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长吉诗皆仅成章(「半卷红旗」二句下)。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此篇盖咏中夜出兵,乘间捣敌之事。「黑云压城城欲摧」,甚言寒云浓密,至云开处逗露月光与甲光相射,有似金鳞。此言初出兵时,语气甚雄壮。「角声满天」,写军中之所闻;「塞上胭脂」,写军中之所见。「半卷红旗」,见轻兵夜进之捷;「霜重鼓咽」,冒寒将战之景。末复设为誓死之词,以答君上恩礼之隆,所以明封疆臣子之志也。」

收录诗词(246)

李贺(唐)

李贺简介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相关古诗词

梦天

唐朝-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形式: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朝-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形式:

苦昼短

唐朝-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形式:

雁门太守行

唐朝-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形式:

七夕

唐朝-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形式: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朝-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形式: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朝-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形式:

赠陈商

唐朝-李贺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锄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形式:

李凭箜篌引

唐朝-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形式: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朝-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