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上阕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李白曾在这里写下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抒发的是对南齐诗人谢朓的怀念。

朱敦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在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

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下阕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作者摒弃直陈其事的写法,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而动人。人在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受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此词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读后令人感到荡气回肠,馀味深长。

收录诗词(265)

朱敦儒(宋)

朱敦儒简介

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 · 西都作

宋代-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形式:

好事近 · 摇首出红尘

宋代-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形式:

好事近 · 渔父词(其二)

宋代-朱敦儒

眼里数闲人,只有钓翁潇洒。已佩水仙宫印,恶风波不怕。

此心那许世人知,名姓是虚假。一棹五湖三岛,任船儿尖耍。

形式:

好事近 · 渔父词(其三)

宋代-朱敦儒

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随意转船回棹,似飞空无迹。

芦花开落任浮生,长醉是良策。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

形式:

好事近 · 渔父词(其四)

宋代-朱敦儒

拨转钓鱼船,江海尽为吾宅。恰向洞庭沽酒,却钱塘横笛。

醉颜禁冷更添红,潮落下前碛。经过子陵滩畔,得梅花消息。

形式:

好事近 · 渔父词(其五)

宋代-朱敦儒

猛向这边来,得个信音端的。天与一轮钓线,领烟波千亿。

红尘今古转船头,鸥鹭已陈迹。不受世间拘束,任东西南北。

形式:

好事近 · 渔父词(其六)

宋代-朱敦儒

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塞雁海鸥分路,占江天秋色。

锦鳞拨剌满篮鱼,取酒价相敌。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

形式:

减字木兰花

宋代-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形式:

临江仙 · 堪笑一场颠倒梦

宋代-朱敦儒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着眼,认取自家身。

形式:

种芜菁作羹

宋代-朱敦儒

且喜芜菁种得成,苔心散出碧纵横。

脆甜肭子无反恶,肥嫩恙儿不杀生。

乐羊岂断儿孙念,刘季宁无父子情。

争似野人茅屋下,日高澹煮一杯羹。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