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 和王潜斋韵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形式:

诗词简介

曹豳因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言劝谏而与同时代的王万、郭磊卿、徐清叟被称为“嘉熙四谏”。王潜斋,即是王埜,曹豳与王埜(号潜斋)同为浙江人,同在宁宗朝先后中进士第,在政治上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国进步主张。

王埜的《西河》,一开篇就责问苍天,曹词则直率地直指到人,责问“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这是不言自明的。王词引理宗端平元年献陵图一事以泄内心的忧国结愁,曹词则化用曹操《蒿里行》诗名“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入词,对人民横遭屠戮的惨状满怀同情,深感悲愤,对南宋当权者昏庸腐败、丧权辱国的行径含恨不已,语带讥刺。王词叹老抱恨,感慨“千古恨,吾老矣。”曹词宽慰他不必空自悲伤:“谩哀痛,无及矣!”王词吊淮水、望江水,扼腕泪,悲愤难已。曹词用新亭对泣事,感叹并讥刺南宋当权者无意恢复中原,优柔寡断,丧权误国,隐含王导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激励友人共同寻求抗战救国的良策,来匡正天下。王埜当时被劾下台,不在其位,词中慨叹纵有雄心,无所寄托。曹豳则感叹如今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于草野之间,扶危安邦的大任由谁来担负。其实,曹词有着弦外之音:“高卧闾里”隐居不仕的王埜,正是可以负起国家安危之责的人材。

因此,两首词的结韵表现出了作者的各自情怀:王埜在沉痛中虚幻地呼唤着历史人物张骞,曹豳却能冷静地着眼于客观现实,将目光真诚地投向自己的老友:“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犹未?”积极唤起处于绝望中的王埜,坚信他不久将东山再起,能够象张骞一样扶危安邦,收复中原。

将曹豳和词与王埜原词两相比照,不难看出,曹、王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斗士,也是文学领域的知音。两人词作在格调上相互契合,在旨意上同气相求。这首词运转自如,熨贴无间,在词的格律上与王词既环环相扣,又自然流丽,在词的情致上与王词既息息相应,又新意叠出。曹词的整个基调比王词显得高亢,激越,明快,其中充满对战友与词友一片拳拳期许之忱。当然,这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期待。

收录诗词(10)

曹豳(宋)

曹豳简介

宋温州瑞安人,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圳。曹叔远族子。宁宗嘉泰二年进士。历秘书丞兼仓部郎官。出为浙西提举常平,面陈和籴折纳之弊,建虎丘书院以祀尹焞。移浙东提点刑狱,寒食放囚归祀其先,囚感泣如期至。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后知福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文恭。(⊙《后村大全集》卷一四四神道碑)

相关古诗词

和徐清叟题会江驿

宋代-曹豳

未到桐江上,先寻旧隐栖。

水光明月夜,山影夕阳西。

道在行藏逸,身轻得丧齐。

更从高处看,转觉路非迷。

形式:

元苏二公祠

宋代-曹豳

两公千载士,出处不须齐。

好事赵明府,合祠元瀼溪。

清芬兰馥馥,往事草萋萋。

新额人瞻仰,知君手自题。

形式:

春暮

宋代-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形式:

上竿诗

宋代-曹豳

又被锣声送上竿,者番难似旧时难。

劝君着脚须教稳,多少旁人冷眼看。

形式:

凤凰山

宋代-曹豳

凤去寥寥今几年,至今人唤凤凰山。

只愁有凤无人识,却指凡禽误世间。

形式:

题括苍冯公岭二首

宋代-曹豳

平芜千里绿迢迢,水宿山行好耐劳。

最是愁人最奇崛,冯公之巘浙江潮。

形式:

题括苍冯公岭二首

宋代-曹豳

村南村北梧桐树,山后山前白菜花。

莫向杜鹃啼处宿,楚乡寒食客思家。

形式:

杨柳

宋代-曹豳

春至风花各自荣,就中杨柳最多情。自从初学宫腰舞,直至飘绵不老成。

形式:

西河 · 和王潜斋韵

宋代-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形式:

红窗迥

宋代-曹豳

春闱期近也,望帝乡迢迢,犹在天际。懊恨这一双脚底。

一日厮赶上五六十里。争气。扶持我去,转得官归,恁时赏你。

穿对朝靴,安排你在轿儿里。更选个、宫样鞋,夜间伴你。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