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悲秋应令诗

秋天拟文学,秋水擅庄蒙。

草湿蒹葭露,波卷洞庭风。

便坐翻桑叶,长坂歇兰丛。

檐喧犹有燕,陂静未来鸿。

蝉噪闻疑断,池清映似空。

刘安悲落木,曹植叹征蓬。

重明岂凝滞,无累在渊冲。

随时四序合,应物五情同。

发言形恻隐,睿作挺神功。

下材均朽木,何以慕凋虫。

形式:
收录诗词(16)

萧悫(南北朝)

萧悫简介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相关古诗词

临高台

南北朝-萧悫

崇台高百尺,迥出望仙宫。

画栱浮朝气,飞梁照晚虹。

小衫飘雾縠,艳粉拂轻红。

笙吹汶阳筱,琴奏峄山桐。

舞逐飞龙引,花随少女风。

临春今若此,极宴岂无穷。

形式:

飞龙引

南北朝-萧悫

河曲衔图出,江上负舟归。

欲因作雨去,还逐景云飞。

引商吹细管,下徵泛长徽。

持此凄清此,春夜舞罗衣。

形式:

奉和济黄河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大蕃连帝室,骖驾奉皇猷。

未明驱羽骑,凌晨方画舟。

津城度维锦,岸柳夹缇油。

钟声飏别岛,旗影照苍流。

早光生剑服,朝风起节楼。

滔滔细波动,裔裔轻舷浮。

回桡避近碛,放舳下前洲。

全疑上天汉,不异谒蓬丘。

望知云气合,听识水声秋。

从君何等乐,喜从神仙游。

形式:

和崔侍中从驾经山寺诗

南北朝-萧悫

钩陈夜警徼,河汉晓参横。

游骑腾文马,前驱转翠旌。

野禽喧曙色,山树动秋声。

云表金轮见,岩端画栱明。

塔疑从地涌,盖似积香成。

泉高下溜急,松古上枝平。

仪台多壮思,丽藻蔚缘情。

自嗤非照庑,何以继连城。

形式:

奉和悲秋应令诗

南北朝-萧悫

秋天拟文学,秋水擅庄蒙。

草湿蒹葭露,波卷洞庭风。

便坐翻桑叶,长坂歇兰丛。

檐喧犹有燕,陂静未来鸿。

蝉噪闻疑断,池清映似空。

刘安悲落木,曹植叹征蓬。

重明岂凝滞,无累在渊冲。

随时四序合,应物五情同。

发言形恻隐,睿作挺神功。

下材均朽木,何以慕凋虫。

形式:

屏风诗

南北朝-萧悫

秦皇临碣石,汉帝幸明庭。

非关重游豫,直是爱长龄。

读记知州所,观图见岳形。

晓识仙人气,夜辨少微星。

服银有秘术,蒸丹传旧经。

风摇百影树,花落万春亭。

飞流近更白,丛竹远弥青。

逍遥保清畅,因持悦性情。

形式:

奉和元日诗

南北朝-萧悫

帝宫通夕燎,天门拂曙开。

瑞云生宝鼎,荣光上露台。

华山不凋叶,宜城万寿杯。

遥见飞凫下,悬知叶县来。

形式:

奉和初秋西园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池亭三伏后,林馆九秋前。

清泠间泉石,散漫杂风烟。

蕖开千叶影,榴艳百枝然。

约岭停飞旆,凌波动画船。

形式:

奉和冬至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天宫初动磬,缇室已飞灰。

暮风吹竹起,阳云覆石来。

拆冰开荔色,除雪出兰栽。

惭无宋玉辨,滥吹楚王台。

形式: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

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

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

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