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髮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形式:

诗词简介

《新婚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结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赶赴战场,新娘虽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于是,她强忍悲痛鼓励丈夫参军,同时坚定地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全诗模拟新妇的口吻自诉怨情,写出了当时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这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既有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

翻译

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衹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衹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注释

兔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结发:这里作结婚解。

君妻:一作「妻子」。

无乃:岂不是。

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嫜(zhāng):婆婆、公公。

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

将:带领,相随。这两句即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往死地:指「守边赴河阳」。

死地:冒死之地。

迫:煎熬、压抑。

中肠:内心。

苍黄:同「仓皇」,匆促、慌张。这里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事戎行:从军打仗。

戎行:军队。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句:意谓妇女随军,会影响士气。扬:高昂。

久致:许久才制成。

襦(rú):短衣。

裳:下衣。

不复施:不再穿。

洗红妆: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双翔:成双成对地一起飞翔。此句写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对那些能够成双成对的鸟儿的羡慕。

错迕(wǔ):错杂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

永相望:永远盼望重聚。表示对丈夫的爱情始终不渝。

评注

《鹤林玉露》:《国风》:「岂尤膏沐,谁适为容。」杜诗:「罗襦不復施,对行洗红妆」,尤为悲矣。《国风》之后,唯杜陵为不可及者,此类是也。

《唐诗品汇》:刘云:曲折详至,缕缕凡七转,微显条达。

《雨航杂录》:杜子美《新婚别》云:「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无家别》云:「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又「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杳眇之极,足泣鬼神。

《唐诗归》:鍾云:「无乃」二字,新妇口语、衹得如此(「无乃」句下)。鍾云:五字吞吐难言,羞、恨俱在其中(「形势」句下)。鍾云:绝是妇人对男子勉强别离口角(「勿为」二句下)。鍾云:「对君」二字有意,妙!妙(「对君」句下)!鍾云:军中诗,男子要他忠厚,女子要他贞烈,看杜老胸中三代!

《诗源辨体》:《石壕》、《新安》、《新婚》、《垂老》、《无家》等,叙情若诉,皆苦心精思,尽作者之能,非卒然信笔所能办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王深甫曰:此诗所怨,尽其常分而能不忘礼义。周珽曰:起兴「兔丝」,愿情「鸡狗」,羡心「百鸟」,合情理、事势、节义,以劝勉誓守。如怨如诉,如泣如慕,一腔幽衷,令人读不得。胡应麟曰:起四语,子美之极力于汉者也。然音节太亮,自是子美语。陆时雍曰:此作气韵,不减汉魏。「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建安中亦无此深至语。吴山民:「自嗟」一字,含几许凄侧,又极温厚。

《杜臆》:起来四句,是真乐府,是《三百篇》兴起法。「暮婚晨告别」是诗柄。……「洗红妆」加「对君」二字,精妙。

《唐诗快》:少陵《新安》、《石壕吏》,与《新婚》、《垂老》、《无家别》五篇皆可泣鬼,而引篇尤为悲惨。

《杜诗说》:此下三题相似,独新婚之妇,起难设辞,故特用比兴發端。《新安吏》以下,述当时征戍之苦,其源出于「变风」、「变雅」,而植体于苏、李、曹、刘之间。

《杜诗详注》: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设为问答,此「三吏」、「三别」请篇所自来也。而《新婚》一章,叙室家离别之情,及夫妇始终之分,全祖乐府遗意,而沉痛更为过之。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

《初白庵诗评》:语浅情深,从古乐府得来。

《唐诗别裁》:与《东山》「零雨」之诗并读,吋之盛衰可知矣。「君今往死地」以下,层层转换,發乎情,止乎礼义,得《国风》之旨矣。

《说诗晬语》:少陵《新婚别》云:「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近于怨矣。

《杜诗镜铨》:李安溪云:小窗嚅喁,可泣鬼神,此《小戎》「板屋」之遗调。

收录诗词(1414)

杜甫(唐)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相关古诗词

春夜喜雨

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形式:

阁夜

唐朝-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形式: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朝-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形式:

石壕吏

唐朝-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形式:

赠卫八处士

唐朝-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形式: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朝-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形式:

天末怀李白

唐朝-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形式:

旅夜书怀

唐朝-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形式:

客至

唐朝-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形式:

江村

唐朝-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