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形式: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另辟蹊径,于景物中寓哲理,通过比喻手法所总结教训,它告诉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全诗理析得透彻。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辩证。

翻译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注释

泾(jīng)溪:一作泾川,又名赏溪。在今安徽泾县。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西入青弋江。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有“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别山僧》有“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另有《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终岁:整年。

倾覆:翻船沉没。下文的“沉沦”义同。

平流:平稳的水中。平,这里指溪水不掀波。

处:地方。

闻:说,听说。

评注

徐应佩《历代怨诗趣诗鉴赏词典》:该诗以泾溪的具体事实说明事理,因其具体形象,故即能动人,又能服人;因其个性中寓有共性,揭示了客观规律,也就使其理带有普遍性,使人缘此而驰想开去,凡事都要谨慎。

秦似《唐诗新选》:愈是危险的地方,人们就会愈加小心,也就较少发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稳的地方,人们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出问题。此诗写了这个朴素的真理。

收录诗词(334)

杜荀鹤(唐)

杜荀鹤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荀鹤体”。

相关古诗词

春宫怨

唐朝-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形式:

与友人对酒吟

唐朝-杜荀鹤

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

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

新坟侵古道,白发恋黄金。

共有人间事,须怀济物心。

形式:

送人游吴

唐朝-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形式:

泾溪

唐朝-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形式:

游茅山

唐朝-杜荀鹤

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

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

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

形式:

访道者不遇

唐朝-杜荀鹤

寂寂白云门,寻真不遇真。

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

药圃花香异,沙泉鹿迹新。

题诗留姓字,他日此相亲。

形式:

送陈昈归麻川

唐朝-杜荀鹤

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

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

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

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

形式:

出山

唐朝-杜荀鹤

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

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

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

形式:

浙中逢诗友

唐朝-杜荀鹤

到处有同人,多为赋与文。

诗中难得友,湖畔喜逢君。

冻把城根雪,风开岳面云。

苦吟吟不足,争忍话离群。

形式:

送友游吴越

唐朝-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