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诗描写诗人卧病深秋的寂寞心情,并对友人赠诗表示谢意。前半首写秋夜,声色俱全。颔联属对,尤其自然秀逸。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结构颇为严密。

全诗结构严谨,清幽淡雅。诗人为了酬诗,而通宵未眠,足见彼此心期之切。又赞扬友人寄赠的诗章,感情真挚,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真挚友谊。

翻译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注释

程近:人名,事迹不祥,从诗题看,当是诗人的诗友。

簟:竹名。《说郛》载:“簟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六七尺。”

空:形容秋天清虚景象。

月华:月光。

砧杵: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

节候:节令气候。

心期:心愿。

赊:落空。

向来:刚才。

评注

《瀛奎律髓》:“砧杵夜千家”,必旅中。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何必旅中方有砧声?此说固甚。又:三四清远纤秀,通体亦皆清妥。结和字密。

《初白庵诗评》:“秋”、“夜”二字极寻常,一经炉锤,便成诗眼。

收录诗词(165)

韩翃(唐)

韩翃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相关古诗词

寒食

唐朝-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形式:

同题仙游观

唐朝-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形式: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唐朝-韩翃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

醉后着鞭去,梅山道路长。

形式: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唐朝-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形式: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唐朝-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形式:

寄柳氏

唐朝-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形式:

华亭

唐朝-韩翃

世故他年别,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烛外,片雨一更中。

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

自怜驱匹马,拂曙向关东。

形式: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

唐朝-韩翃

南陵八月天,暮色远峰前。

楚竹青阳路,吴江赤马船。

籯金诸客贵,佩玉主人贤。

终日应相逐,归期定几年。

形式:

寄武陵李少府

唐朝-韩翃

小县春山口,公孙吏隐时。

楚歌催晚醉,蛮语入新诗。

桂水遥相忆,花源暗有期。

郢门千里外,莫怪尺书迟。

形式:

赠张建

唐朝-韩翃

结客平陵下,当年倚侠游。

传看辘轳剑,醉脱骕骦裘。

翠羽双鬟妾,珠帘百尺楼。

春风坐相待,晚日莫淹留。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