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形式:

诗词简介

《渡黄河》是南朝诗人范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首四句先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再写河水汹猛,渡河十分艰险;中间四句写岸畔所见,先写乡村庭户空旷,田地荒芜,再写人走屋空,只见狐兔横行一片荒凉;末两句写内心的感慨、痛苦和愿望。这首诗笔力劲健,描写真实,又运用典故,寄寓了诗人澄清天下之志。

翻译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

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

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

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

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相当澄清了。

注释

迅:疾速,急疾。

汤汤(shāng):水势浩大貌。陵:超越,越过。

桧(guì)楫:桧木做的桨。桧为坚硬木材,桧楫谓船桨极坚固。榜(bǎng):船桨。

胜:胜任,担当。《诗经·卫风·竹竿》:“淇水溜漶,桧楫松舟。”

空庭:犹空院,谓荒芜冷寂的庭院。偃:倒伏。

故塍(chéng):过去的田埂。

兴:作,这里指狐兔奔跑。

河上老:河上老:古时高士,即河上公,能预测未来。葛洪《神仙传》:“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赍所不决之事以问。”

何:何时。澄:清。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河清则天下太平。

评注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满江,胡光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冲决千里。河水泛滥,毁坏了田地庐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真实地反映了黄河的面貌,表现了诗人对受灾人民的同情,以及盼望黄河澄清的美好理想。

收录诗词(7)

范雲(南北朝)

范雲简介

南朝梁南乡舞阴人,字彦龙。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宋豫州刺史殷琰,彦龙从容对答,卽席作诗,挥笔而成。起家齐郢州西曹书佐。齐初,与梁武帝、沈休文、谢玄暉等并为南朝齐竟陵王「西邸八友」。齐武帝永明十年(西元四九二年)出使北魏,與萧彦瑜使北魏,魏孝文帝称之。还迁零陵内史。深为明帝所知。为始兴内史,安抚边民,施行德政,盗贼敛迹,商贾露宿,郡称神明。齐末,梁武帝起兵,彦龙参赞帷幄,拜黄门侍郎。入梁,封霄城县侯,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官至尚书右僕射。居官能直言劝谏,天监二年(西元五〇三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梁武帝爲之流涕,卽日御驾临殡。追侍中、衞将军,赐谥曰文。彦龙善属文,长五言诗,诗风清浅婉转。

相关古诗词

送别诗

南北朝-范雲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形式:

自君之出矣

南北朝-范雲

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

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

形式:

别诗 · 其一

南北朝-范雲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形式:

别诗 · 其二

南北朝-范雲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形式:

渡黄河

南北朝-范雲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形式:

治西湖诗

南北朝-范雲

史氏导漳水,西门溉河潮。

图始未能悦,克终良可要。

拥锸劝年首,提爵劳春朝。

平皋草色嫩,通林鸟声娇。

已集故池鹜,行莳新田苗。

何吁畚筑苦,方欢鱼稻饶。

形式:

四色诗四首

南北朝-范雲

【其一】

折柳青门外,握兰翠疏中。

绿苹骋春日,碧渚澹时风。

【其二】

差池朱燕去,缤翻赤雁归。

瀺灂丹鱼聚,联翻血鸟飞。

【其三】

素鳞扬北渚,白水杜南宛。

献环润玉塞,归珠照琼辕。

【其四】

乌林叶将霣,墨池水就乾。

玄豹藏暮雨,黑豹凌夜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