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莫舞歌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箾栏前起。

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镮。

汉王今日颁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形式:

诗词简介

《公莫舞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是一首通过描写鸿门宴,歌颂刘邦的诗歌。开头六句铺排鸿门宴杀机四伏的紧张气氛;随后以范增示玦,项庄舞剑继续渲染刘邦所处的困境;最后八句模拟樊哙口吻追述刘邦事迹,提出“汉王今日须秦印”的主张。全诗语言雄健,场面壮丽,人物传神,情景逼真,酷似以诗笔绘出的巨幅油画。

翻译

方形刻花的古老石墩,矗立着大柱九根,刺杀斑豹流鲜血,注入银瓶痛饮。

宴席上没有管弦乐声,只有军乐阵阵,直立的长刀,像要割断筝弦般寒光森森。

门额上的横幅粗锦焕发出鲜红的色彩,烈日烤得粗锦褪了色,项羽仍然没有醉。

范增把腰间的玉玦瞟看了三次,项庄拔剑出鞘,上前起舞。

你这徒有勇力的小臣别妄动,座上的汉王是赤帝之子寞看轻。

当年芒砀山上祥云瑞雾曾在天空萦回,咸阳王气盛,预兆已像清水一样分明。

铁枢铁键重重紧锁的雄关,汉军的五丈大旗已一举撞破门环。

汉王今天掌秦印理所当然,为保护他,我断膝挖肠也心甘。

注释

公莫舞,古舞名。即后世之巾舞。

陋,认为简陋。

方花石础,刻花的方石础。础,柱脚石。古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之语。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刺豹淋血,形容“有杀伐声”(周振甫、冀勤)。银罂(yīng),银质或银饰的贮器。用以盛流质。唐杨巨源《石水词》之一:“银罂深锁贮清光,无限来人不得尝。”

华筵,丰盛的筵席。唐杜甫《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喜覩(睹)华筵献大贤,謌(歌)欢共过百千年。”鼓吹,演奏乐曲。《东观汉记·段熲传》:“熲乘轻车,介士鼓吹。”唐沈亚之《湘中怨解》:“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娥眉。”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横楣,门窗上方的横框。粗锦,粗丝织成的锦。生,露出。纬,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

炙,烤,此指晒。嫣(niān),通蔫,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缩,此指颜色不鲜艳。

宝玦(jué),珍贵的佩玉。《史记·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三国魏曹丕《又与锺繇书》:“邺骑既到,宝玦初至。”南朝梁简文帝《金錞赋》:“岂宝玦之为贵,非瑚琏之可钦。”唐杜甫《哀王孙》诗:“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掉鞘,拨剑出鞘。栏,泛指遮拦的东西。

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史记·张丞相列传》:“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汉书·晁错传》:“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颜师古注:“材官,有材力者。”唐杜甫《诸将》诗之一:“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仇兆鳌注引《唐志》:“况材官不知其多少,大抵皆侍官辈耳。”小尘,只能泛起小小的尘土。

真人,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梁书·韦叡传》:“天下真人,殆兴於吾州矣。”《秦并六国平话》卷上:“未有真人来统一,奈何七国又争雄。”赤龙子,赤色的龙,此指汉高祖刘邦。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炎帝神农氏、帝尧、汉刘邦)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尧眉八彩”汉高诱注:“尧母庆都,盖天帝之女,寄伊长孺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河。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庆都合而生尧。”宋罗泌《路史·前纪六·柏皇氏》:“神农、唐尧,俱感赤龙……刘季断蛇而还感赤龙。”

芒砀(dàng)云瑞,芒砀,即芒砀山,在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压)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抱天回,弥漫天空回旋。

咸阳,指高祖先项籍入咸阳事。清,清晰,明显。

楗(jiàn),门上关插的木条,横的叫“关”,竖的叫“楗”。重束,双重控制。

大旗五丈,指刘邦的军队。撞双环,代指攻破关隘。

绝膑,折断膑骨。《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绝,断也。膑,胫骨也。”宋梅尧臣《古柳》诗:“卧榦越大鼎,绝膑不可扛。”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余常劝作诗者,莫轻作七古,何也?恐力小而任重,如秦武王举鼎,有绝膑之患故也。”刳(kū)肠,剖腹摘肠。《庄子·外物》:“仲尼曰:‘神龟能见梦於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通策),不能避刳肠之患。’”臣,指樊哙。最后两句以樊哙的语气出之。不论,不在乎。

收录诗词(246)

李贺(唐)

李贺简介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相关古诗词

梦天

唐朝-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形式: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朝-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形式:

苦昼短

唐朝-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形式:

雁门太守行

唐朝-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形式:

七夕

唐朝-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形式: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朝-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形式: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朝-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形式:

赠陈商

唐朝-李贺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锄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形式:

李凭箜篌引

唐朝-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形式: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朝-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