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别诗四首

翻莺度燕双比翼,杨柳千条共一色。

但看陌上携手归,谁能对此空相忆。

幽宫积草自芳菲,黄鸟芳树情相依。

争风竞日常闻响,重花叠叶不通飞。

当知此时动妾思,惭使罗袂拂君衣。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

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形式:

诗词简介

《春别诗四首》的作者是萧子显,写一位热恋中的男士回忆昨日与恋人难得一聚时的愉快和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二句景中寓情,透过所写美景,我们可以读出这对恋人的昨日相聚是多么惬意和珍贵。末二句以“淇水”这一古代恋情诗中常用的“阻滞”意象,寓含着这对恋人相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昨日依依惜别的情景仍浮现在眼前,并充满着对恋人的思念和想象。

注释

题注:《升庵诗话》卷十三所收该诗的末尾还有两句:“昨别下泪而送旧,今已红妆而迎新。”并注曰:“娼楼之本色也。六朝君臣,朝梁暮陈,何异於此。”

江东:自汉至隋唐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两岸地区为江东。作者萧子显出身南梁皇族,南梁的都城是建业(即今南京),属江东地域。诗中所写的场景也当是江东。

垂杨挂柳:垂挂着枝条的杨树柳树。

清尘:轻盈的尘土。清,一作轻。

日华:太阳的光辉。

淇水:即淇河。《诗经·卫风·氓》应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爱情叙事诗,它揭露、批判了当时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氓》中三次咏及淇水(“送子涉淇”、“淇水汤汤”、“淇则有岸”)开“淇河——爱情河”之先河。之后,历代有不少咏及爱情的诗赋中常常出现“淇水”的意象。这里的“淇水昨送泪沾巾”,只是将“淇水”作为爱情的“阻滞”(障碍)来写,它是“阻滞”的抽象化或象征,“淇水”并非诗中那对恋人的相恋之地。但诗中恋人爱情的“阻滞”具体是什么,该诗并未交代。

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

宿昔:亦作“夙昔”,从前,旧日。

收录诗词(13)

萧子显(南北朝)

萧子显简介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阳。萧子恪弟。齐封宁都县侯,拜给事中。入梁,降爵为子。好学,工属文。历侍中、国子祭酒、吏部尚书。官终吴兴太守。尝作《鸿庐赋》,为沈约所赞赏。精史学,据沈约、吴均、檀超、江淹等稿,撰《南齐书》,又撰《后汉书》、《贵俭传》等。今仅存《南齐书》。

相关古诗词

春别诗四首

南北朝-萧子显

翻莺度燕双比翼,杨柳千条共一色。

但看陌上携手归,谁能对此空相忆。

幽宫积草自芳菲,黄鸟芳树情相依。

争风竞日常闻响,重花叠叶不通飞。

当知此时动妾思,惭使罗袂拂君衣。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

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形式:

日出东南隅行

南北朝-萧子显

大明上迢迢,阳城射凌霄。

光照窗中妇,绝世同阿娇。

明镜盘龙刻,簪羽凤凰雕。

逶迤梁家髻,冉弱楚宫腰。

轻纨杂重锦,薄縠间飞绡。

三六前年暮,四五今年朝。

蚕园拾芳茧,桑陌采柔条。

出入东城里,上下洛西桥。

忽逢车马客,飞盖动襜轺。

单衣鼠毛织,宝剑羊头销。

丈夫疲应对,御者辍衔镳。

柱间徒脉脉,垣上几翘翘。

女本西家宿,君自上宫要。

汉马三万疋,夫婿仁嫖姚。

鞶囊虎头绶,左珥凫卢貂。

横吹龙钟管,奏鼓象牙箫。

十五张内侍,十作贾登朝。

皆笑颜郎老,尽讶董公超。

形式:

代美女篇

南北朝-萧子显

邯郸蹔辍舞,巴姬请罢弦。

佳人淇洧出,艳赵复倾燕。

繁秾既为李,照水亦成莲。

朝酤成都酒,暝数河间钱。

馀光幸未惜,兰膏空自煎。

形式:

南征曲

南北朝-萧子显

棹歌来扬女,操舟惊越人。

图蛟怯水伯,照鹢竦江神。

形式:

从军行

南北朝-萧子显

左角明王侵汉边,轻薄良家恶少年。

纵横向沮泽,凌厉取山田。

黄尘不见景,飞蓬恒满天。

邀功封浞野,窃宠劫祁连。

春风春月将进酒,妖姬舞女乱君前。

形式:

树中草

南北朝-萧子显

幸有青袍色,聊因翠幄凋。

虽间珊瑚蒂,非是合欢条。

形式:

桃花曲

南北朝-萧子显

但使桃花艳,得间美人簪。

何须论后实,怨结子瑕心。

形式:

奉和昭明太子钟山讲解诗

南北朝-萧子显

嵩岳基旧宇,盘岭跨南京。

睿心重禅室,游驾陟层城。

金略徐既动,龙骖跃且鸣。

涂方后尘合,地迥前笳清。

逦迤因台榭,参差憩羽旌。

高随阆风极,势与元天并。

气歇连松远,云升秋野平。

徘徊临井邑,表里见淮瀛。

祈果尊常住,渴慧在无生。

暂留石山轨,欲知芳杜情。

鞠躬荷嘉庆,瞻道闻颂声。

形式:

侍宴饯陆倕应令

南北朝-萧子显

储皇饯离送,广命传羽觞。

侍游追曲水,开宴等清漳。

新泉已激浪,初卉始含芳。

雨罢叶增绿,日斜树影长。

形式:

春闺思诗

南北朝-萧子显

金羁游侠子,绮机离思妾。

春度人不归,望花尽成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