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诗

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

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

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鹤鸣劳永欢。采菉伤时暮。

念君方远游。望妾理纨素。

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

佳人饰净容。招携从所务。

步栏杳不极。离堂肃已扃。

轩高夕杵散。气爽夜砧鸣。

瑶华随步响。幽兰逐袂生。

踟蹰理金翠。容与纳宵清。

泛艳回烟彩。渊旋龟鹤文。

凄凄合欢袖。冉冉兰麝芬。

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

垂泣送行李。倾首迟归云。

形式:

诗词简介

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之句闻名后世。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捣衣诗》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六朝这类诗甚多,谢惠连的《捣衣诗》就曾受到钟嵘的称赞,其中有句云:“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可见古代捣衣的具体情景。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网地区,风波之险常是游子滞留不归的一个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的原因是由于风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四两句写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即陇头,系游人滞留之地。陇首或陇头的意象,在南北朝诗赋中常与游子的飘荡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粱书》本传说:“恽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王元长(融)见而嗟赏。”可见它在当时就被视为警语佳句。

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驰神远想收归眼前近景:“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在呈现出深秋萧瑟凄寒景象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思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寒”点秋令,也传出思妇凄寒的心态;夕鸟之集,反衬游人不归;草虫悲,正透出思妇内心的悲伤。所见所闻,无不触绪增悲。

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

  诗题为“捣衣”,但跟前面所引的谢惠连的《捣衣诗》具体描绘捣衣劳动的写法不同,除结尾处略点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几乎不涉捣衣本题,表面上看似有些离题。实则首联揭出游人之淹滞远方,为捣衣之由,中间两联写景,为捣衣时所见所想,仍处处关合题目。只是此篇旨在抒写捣衣的女子对远人的思念、体贴,对捣衣劳动本身则不作正面描写。这种构思,使诗的意境更为空灵,也更富抒情色彩。

收录诗词(18)

柳恽(南北朝)

柳恽简介

南朝梁河东解人,字文畅。柳世隆子。少好学,工诗,善尺牍。又从嵇元荣、羊盖学琴,穷其妙。初为齐竟陵王法曹行参军。梁武帝时累官左民尚书、广州刺史、吴兴太守。为政清静,民吏怀之。又精医术,善弈棋,奉命品定棋谱,评其优劣。有《清调论》、《卜杖龟经》。

相关古诗词

捣衣诗

南北朝-柳恽

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

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

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鹤鸣劳永欢。采菉伤时暮。

念君方远游。望妾理纨素。

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

佳人饰净容。招携从所务。

步栏杳不极。离堂肃已扃。

轩高夕杵散。气爽夜砧鸣。

瑶华随步响。幽兰逐袂生。

踟蹰理金翠。容与纳宵清。

泛艳回烟彩。渊旋龟鹤文。

凄凄合欢袖。冉冉兰麝芬。

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

垂泣送行李。倾首迟归云。

形式:

江南曲

南北朝-柳恽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形式:

咏蔷薇诗

南北朝-柳恽

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春闺不能静,开匣理明妃。

曲池浮采采,斜岸列依依。

或闻好音度,时见衔泥归。

且对清酤湛,其馀任是非。

形式:

度关山

南北朝-柳恽

长安倡家女,出入燕南垂。

惟持德自美,本以容见知。

旧闻关山远,何事总金羁。

妾心日已乱,秋风鸣细枝。

形式:

起夜来

南北朝-柳恽

城南断车骑,阁道覆青埃。

露华光翠网,月影入兰台。

洞房且莫掩,应门或复开。

飒飒秋桂响,非君起夜来。

形式:

独不见

南北朝-柳恽

别岛望风台,天渊临水殿。

芳草生未积,春花落如霰。

出从张公子,还过赵飞燕。

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

形式:

芳林篇

南北朝-柳恽

芳林晔兮发朱荣,时既晚兮随风零。

随风零兮返无期,安得阳华遗所思。

形式:

赠吴均诗三首 其一

南北朝-柳恽

寒云晦沧洲,奔潮溢南浦。

相思白露亭,永望秋风渚。

心知别路长,谁谓若燕楚。

关候日辽绝,如何附行旅。

愿作野飞鸟,飘然自轻举。

形式:

赠吴均诗三首 其二

南北朝-柳恽

远游济伊洛,秣马度清漳。

邯郸饶美女,艳色含春芳。

鼓瑟未成曲,踏屣复翱翔。

我本游客子,情爱在淮阳。

新知谁不乐,念旧苦人肠。

形式:

赠吴均诗三首 其三

南北朝-柳恽

夕宿飞狐关,晨登碛砾坂。

形为戎马倦,思逐征旗远。

边城秋霰来,寒乡春风晚。

始信陇雪轻,渐觉寒云卷。

徭役命所当,念子加餐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