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寄子由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形式:

诗词简介

《秋思寄子由》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并寄赠友人苏辙的一首诗。此诗借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与蟋蟀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抒发了作者落魄无依的郁闷感受,仕途坎坷多难、功名未遂的感慨,同时又强烈地表达了与恶浊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孤傲之情,也有慰勉之意。全诗结构细密,似断实连,多处用典,不露痕迹,充分体现了黄庭坚诗奇硬拗涩的特色。

翻译

山川田野上草木枯萎凋零,知道季节已到了晚秋。天气渐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赶制裘衣。老松饱尝人间世态,高卧云壑。要想把它拖走,如果没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是办不到的。

注释

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苏氏兄弟都是宋代文学家,也都是黄庭坚的好友。

黄落:谓草木枯萎凋零。

小虫:指促织(即蟋蟀)。

催:有催促之意,用拟人手法。

功裘(qiú):古代天子赐给卿大夫穿的一种皮袄,其做工略粗于国君所穿的“良裘”。此处泛指冬天的裘衣。

“老松阅世卧云壑”句:化用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十二》“云壑布衣鲐背死,劳生重马翠眉须”诗意。此处作者自比老松。阅世,经历时世;云壑(hè):云气遮覆的山谷。

“挽著沧江无万牛”句:化用杜甫《古柏行》诗句“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意为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拉动。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收录诗词(2378)

黄庭坚(宋)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 · 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代-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前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形式:

清平乐 · 春归何处

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形式:

念奴娇

宋代-黄庭坚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形式:

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形式:

望江东

宋代-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形式:

题竹石牧牛

宋代-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形式:

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形式:

鹧鸪天 ·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宋代-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形式: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宋代-黄庭坚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形式:

薄薄酒二章

宋代-黄庭坚

薄酒可与忘忧,丑妇可与白头。

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

无祸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

富贵于我如浮云,小者谴诃大戮辱。

一身畏首复畏尾,门多宾客饱僮仆。

美物必甚恶,厚味生五兵。

匹夫怀璧死,百鬼瞰高明。

丑妇千秋万岁同室,万金良药不如无疾。

薄酒一谈一笑胜茶,万里封侯不如还家。

薄酒终胜饮茶,丑妇不是无家。

醇醪养牛等刀锯,深山大泽生龙蛇。

秦时东陵千户食,何如青门五色瓜。

传呼鼓吹拥部曲,何如春雨池蛙。

性刚太傅促和药,何如羊裘钓烟沙。

绮席象床琱玉枕,重门夜鼓不停挝。

何如一身无四壁,满船明月卧芦花。

吾闻食人之肉,可随以鞭朴之戮;

乘人之车,可加以鈇钺之诛。

不如薄酒醉眠牛背上,丑妇自能搔背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