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行题鳌海施厚确遗照

山居超尘域,山城半离即。

距城构山亭,亭在云山侧。

亭外护花栏,栏势随迂直。

桃竹柳芝兰,面面环亭植。

借问谁主人,春花报消息。

曰有儒者风,夙优才与德。

德是好秉彝,才乃擅奇特。

奇才处囊锥,文章应报国。

昊才亦爱才,玉楼召记逼。

因之降石麒,薪传火不熄。

游学鲲沙东,来从鳌海北。

学海家有源,还修弟子职。

了了读父书,一一罗记忆。

持照索予题,其情正孔亟。

神交赠以言,敢惜金如墨。

信手而疾书,知心了无惑。

昔慕荆州名,恨不荆州识。

今晤荆州图,幸仗虎头力。

点缀尽生机,古道存颜色。

可知是淑人,其仪本不忒。

偕童不偕冠,天真无粉饰。

问讯亦何心,未可机械测。

古来容膝安,毋乃太偪仄。

今兹抱膝吟,悠悠意自得。

消受一事无,坐忘年万亿。

乾坤此山亭,浑然无终极。

形式:
收录诗词(441)

章甫(清)

章甫简介

章甫,林爽文事变时,曾募义军堵禦。嘉庆四年(1799)岁贡,三次渡海赴试,皆不中,遂设教里中。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银赞助,其后担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读书博采经子百家之菁华,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其后绝意仕途,课儿孙自娱,时人目为高士。诗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连横《台湾通史》著录作四卷、《台湾诗乘》作八卷。集中或赠答酬酢,或山水记游。作者屐痕所至,除台湾本土风光外,三次渡海赴试,于澎湖、福建所见,亦留载文字之中。全书依体裁大致分为六卷,前五卷为诗歌,第六卷为散文。王国璠台湾县学教梁上春,为其《半崧集》简编作序曰:「按半崧之诗,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法俱备而不入俚……故非独五、七言律波澜壮阔、法度精严,如建大将旗鼓,虽八面受敌,无懈可击。其古诗之苍朴浑成,直截恺恻,寄浓于简淡之中,真有古乐府遗意。至如绝句、骈体、杂文,或以韵格胜,或以词气胜,要皆丽而有则,约而弥该,非出入于六朝诸家不辨。」章甫诗歌的风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诗「不入俚」,少有咏歌民俗之作。今见《半崧集》为日治时期大正六年(1917)据嘉庆二十一年(1816)誊录的抄本,典藏于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删存原书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简编》,为今日常见的版本。以下据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的钞本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及台银本《半崧集简编》进行参校。(江宝钗撰)

相关古诗词

王鸿卿烹茶鹤避烟照

清代-章甫

看鹤盘松顶,煮茗月明天。

此间得佳趣,翁真地上仙。

心清非学佛,坐久不参禅。

养气游天地,造化一炉烟。

形式:

庚戌1790元日即句

清代-章甫

爆竹连声响,晨兴气象新。

岁尊今日首,历入去年春。

堂上周双甲,盘中列五辛。

儿孙上椒酒,相与庆良辰。

形式:

庚戌1790元日即句

清代-章甫

东风嘘海表,蓬荜亦生春。

天启三元运,人痊百病身。

平安真是福,澹泊未全贫。

传座从兹始,开琼莫厌频。

形式:

示儿孙

清代-章甫

砚上我家田,传耕几百年。

固穷休送鬼,安业亦云仙。

尚剩琢锥地,宁艰补石天。

试观长坂骏,作势便无前。

形式:

春兴

清代-章甫

天意如人意,新年换旧年。

索梅寒一笑,学柳懒三眠。

砚席仍多事,诗文未了缘。

怜他枯管蕊,时亦露春妍。

形式:

读李尔冲遗稿

清代-章甫

检君遗稿读,添我泪痕频。

诗骨遒唐宋,文心尚汉秦。

如何名下士,竟谢学中人。

可怜玉楼记,还催去后身。

形式:

荒村借宿

清代-章甫

不觉前途去,斜阳渐渐低。

猿声空谷里,云影乱峰西。

舟泊无人渡,桥通何处溪。

林间漏烟火,且借一枝栖。

形式:

与郑君弼游鹭江诸胜

清代-章甫

选胜肩舆转,搜奇屐齿通。

云深藏野寺,树古老秋风。

眼入青霄里,心雄碧海中。

归途霞返照,散满鹭江红。

形式:

与韩奎垣话南川近状

清代-章甫

投荒垂老者,万死一生间。

白发三千里,黄沙百二关。

冲开烟瘴塞,踏破岭云悭。

闻道天涯健,相期海外还。

形式:

放洋

清代-章甫

鹿岛驶飞航,横冲大小洋。

耳闻催发棹,背指远离乡。

风便波无力,潮平月有章。

澎峰奇六六,画界水中央。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