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义公习禅寂,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好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周围寂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变化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行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韵译】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散译】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久雨初停,夕阳返照,绿树的阴影散落在幽暗的庭院中。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
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禅寂:卽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證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
结构:一作「结宇」。建舍
空林:空寂的山林。
众:一作「羣」。
壑(hè):沟壑。
连:一作「照」。
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应:一作「方」。
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明·李沧溟《唐诗训解》:秀语可餐。
清·王船山《唐诗评选》:五、六为襄阳绝唱,必如此乃耐吟咏。一结入套,依然山人本色。
清·玉遮《唐诗选》:尽禅门清净况味。
清·王阮亭《唐贤三昧集》吴煊、胡昉辑注:二联俱妙。(「广外」四句)
清·张絸斋《茧斋诗谈》:「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惟其「连雨」是以「空翠」欲落,形对待而意侧注。
清·宋少光《网师园唐诗笺》:中四写景清真。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森秀是襄阳本色。魂魄语(「空翠」句)。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前赞义公禅房,后赞义公禅心,总从空际设色。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