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渚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形式:

诗词简介

李群玉是常德考察和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他的《石渚》一诗,对当时长沙窑陶瓷器的生产情况,作了真实而生动的描述。“石渚”,就是指长沙窑的所在地。诗中描写长沙窑在烧制陶瓷时,烟火冲天,十分壮观。“地形穿凿势”是指挖掘瓷土的山洞和洞穴的深度。从此也可见,“长沙窑”就是唐诗中的“石渚窑”。

注释

石渚:即长沙窑。长沙窑被称为大唐文化的一枝奇葩。在我国陶瓷史上,继青瓷、白瓷之后,长沙窑成为彩瓷系列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瓷窑。它的崛起,与安史之乱,以及北人南迁和南方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有着必然联系。其时间大致相当于8世纪后半期,即安史之乱之际。9世纪中期(即元和至大中年间),长沙窑发展到鼎盛时期,至10世纪(即五代十国时期)趋向衰落。周世荣《长沙窑彩瓷》说:“长沙窑以烧彩瓷为主,同时也兼烧青瓷和少量的白瓷。但青瓷比不上越窑青瓷之坚细,而白瓷也敌不过邢窑白瓷之雪白。长沙窑瓷器不以胎质取胜,也不以追求如霜似雪的釉质取胜,而是以彩色灿烂,繁花似锦的釉下彩绘装饰取胜。”

收录诗词(279)

李群玉(唐)

李群玉简介

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李群玉一生交遊广,足迹遍及河南、河北、陕西、大江南北。李群玉著有诗前集三卷,后集五卷。《全唐诗》录他的诗二百六十三首。他是晚唐重要诗人,与齐己、胡曾被列为唐代湖南三诗人。唐末周朴《吊李群玉》诗赞道:「群玉诗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空有幽兰隔岸香。」他还是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

相关古诗词

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

唐朝-李群玉

四月桑半枝,吴蚕初弄丝。

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

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

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

形式:

岳阳春晚

唐朝-李群玉

不觉春物老,块然湖上楼。

云沙鹧鸪思,风日沅湘愁。

去翼灭云梦,来帆指昭丘。

所嗟芳桂晚,寂寞对汀洲。

形式:

新荷

唐朝-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形式:

初月二首

唐朝-李群玉

滟滟流光浅,娟娟泛露轻。

云间龙爪落,帘上玉钩明。

桂树枝犹小,仙人影未成。

欲为千里别,倚幌独含情。

形式:

初月二首

唐朝-李群玉

凝颦立户前,细魄向娟娟。

破镜徒相问,刀头恐隔年。

轻轻摇远水,脉脉下春烟。

别后春江上,随人何处圆。

形式:

石潴

唐朝-李群玉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形式:

云安

唐朝-李群玉

滩恶黄牛吼,城孤白帝秋。

水寒巴字急,歌迥竹枝愁。

树暗荆王馆,云昏蜀客舟。

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形式:

石头城

唐朝-李群玉

伯业随流水,寒芜上古城。

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

八极悲扶拄,五湖来止倾。

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形式:

湖阔

唐朝-李群玉

楚色笼青草,秋风洗洞庭。

夕霏生水寺,初月尽云汀。

棹响来空阔,渔歌发杳冥。

欲浮阑下艇,一到斗牛星。

形式:

失鹤

唐朝-李群玉

瑶台烟雾外,一去不回心。

清海蓬壶远,秋风碧落深。

堕翎留片雪,雅操入孤琴。

岂是笼中物,云萝莫更寻。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