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怀旧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暖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全真,郤公况重臣。

唯应抚灵运,暂是忆嘉宾。

存信松犹小,缄哀草尚新。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形式:

诗词简介

《慈恩寺怀旧》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之一。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是中国佛教唯识宗(又称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的祖庭。诗人曾与朋友一起到此寺游玩,而今再游此寺,朋友已逝,物是人非,由此悲从中来,遂书此诗。

收录诗词(240)

李端(唐)

李端简介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嘉祐从侄。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子李虞仲。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乔亿以为李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传世作品有《李端诗集》三卷。

相关古诗词

听筝

唐朝-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形式:

中峰居喜见苗发

唐朝-李端

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闭关。

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

暗涧泉声小,荒冈树影闲。

高窗不可望,星月满空山。

形式:

送从叔赴洪州

唐朝-李端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

王粲名虽重,郗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

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形式:

度关山

唐朝-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形式:

雨雪曲

唐朝-李端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

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

形式:

山下泉

唐朝-李端

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

暗通山下草,流出洞中花。

净色和云落,喧声绕石斜。

明朝更寻去,应到阮郎家。

形式:

与郑锡游春

唐朝-李端

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

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

映花莺上下,过水蝶飞扬。

借问同行客,今朝泪几行。

形式:

送友人

唐朝-李端

闻说湘川路,年年古木多。

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

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

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

形式:

题从叔沆林园

唐朝-李端

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

樵歌依远草,僧语过长林。

鸟哢花间曲,人弹竹里琴。

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形式:

送少微上人入

唐朝-李端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

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

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