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并序)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其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形式:

诗词简介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第四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第五首诗艺术地说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这一道理,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启人深思,并不乏味。

翻译

【其一】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其二】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轮一样,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如藏钩遊戏。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也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三】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其四】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

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注释

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元九:即元微之,「九」是其排行。他在元和五年(西元八一〇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其间曾作《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

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李颀: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西元七二五年)进士,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此举其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

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内。《元和郡县志》:「今东平、济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谓之清河,实菏泽。汶水合流,亦曰济河。」

河:黄河。白香山《效陶潜体十六首》有云:「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与李颀此诗上句之意相近。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徵之,遂定东南。

接舆(yú)狂: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说「接舆狂」。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车而歌,故称接舆(见《论语·微子》、《庄子·逍遥游》)。舆,本指车厢,亦泛指车。

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

浔(xún)阳:指江州。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未届所任:还未到达任所。

届:到。

暇(xiá):空閒时间。

缀(zhuì):撰写。

续其意:谓读元微之《放言》之意。

耳:叹词。

辨:一作「辩」。

底:啥。

臧(zāng)生:指臧武仲,臧孙氏,名纥,官为司寇,在贵族中有「圣人之称」(《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杜氏注:「武仲多知,时人谓之圣」)。《论语·宪问》:「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武仲凭藉其防地来要挟鲁君。臧,一作「庄」;防,武仲封地。

诈圣:欺诈圣人。

甯(nìng)子:指甯武子。《论语·公冶长》:「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元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荀悦《汉记·王商论》:「甯武子佯愚(装傻)。」知,同「智」。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句:意谓世人只是上了假圣人的当,去爱臧武仲那样的人,哪知道世间还有甯武子那样装呆作傻的人呢?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句:以萤光并非火,露滴不是珠来比喻人世间的某些假象,并告诫人们不要为假象所矇蔽。这是从侧面说明要从本质去看问题,或者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燔(fán)柴:《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疏:「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此用为名词,指火光。

照乘:珠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为万乘之国而无宝乎?』」殊:异。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句:进一步明示辨伪之法,指出若不将明亮的火焰和照乘的珠光做对比,怎么会知道它们的光彩有何不同,从而区分出真伪呢?

倚伏:即《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简言「倚伏」。

「世途倚伏都无定」句:意谓祸是福的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地,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尘网:犹尘世,即人世。古人把现实世界看做束缚人的罗网,故言。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卒:始终。

回还:同回环,谓循环往复。

车转毂(gǔ):像车轮转动一样。毂:本指车轮中心部分,此指车轮。

荣枯:本谓草木盛衰,常以比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曹子建《赠丁翼》:「积善有馀庆,荣枯立可须。」

反覆:谓反覆无常。

藏钩:古代一种遊戏。《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通『较』)胜负。」此言荣枯如同藏钩之戏,变化无常,令人难以捉摸。

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

刳(kū)肠患:言龟虽通灵性,也难免自己要被人杀掉的祸患。《庄子·外物》:「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同「披」)发窥阿门(小曲门)……使人佔之,曰:『此神龟也』。……(命人送)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仲尼(孔子)曰:『神龟……知(智)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策(遗算),不能避刳肠之患,』」刳,剖开。

「马失应无折足忧」句:用「塞翁失马」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事见《淮南子·人间训》,一般成语词典皆有载,姑从略。折,摔断;足,同「脚」;忧,忧患。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句:以下棋比喻世事的变化不定。

君:指元稹。

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按:元稹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情绪一度动荡,白居易因劝他要经得起考验,等到时机好转,是非真伪自会分明。

祝蓍(shī):古代占卜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

「不用钻龟与祝蓍」句:谓吉凶祸福,在所不计;问卜求签,更无必要。钻龟、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句:言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前句下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后句作者亦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豫章:枕木和樟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正义》:「豫:今之枕木也;樟,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日,一作「后」。

「周公恐惧流言日」句:见《史记·鲁国公世家》。

「王莽谦恭未篡时」句:言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士。《汉书·王莽传》:「(莽)爵位盖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赈施宾客,家无所馀。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句: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未篡,一作「下士」。

向使:假如。

复:又(有)。

第宅: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

亲宾:亲人和朋友。

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炙(zhì)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新唐书·崔铉传》:「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

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常以形容冷落少人迹。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穷巷可张罗。」形容门庭冷落。《史记·汲郑列传》:「夫以汲(jí)、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tián)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汲,汲黯;郑,郑当时;阗,充满。

罗:捕鸟的网。

北邙(má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閒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未省:未见。

「东海何曾有定波」句: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晋·葛洪《麻姑传》:「麻姑(传说中仙人名)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时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矣,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北邙未省留閒地,东海何曾有定波」句:言富贵贫贱是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的。

「莫笑贱贫誇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句:为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誇」二字。后句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泰山不要欺毫末」句:谓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同『泰』)山为小。」又:「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韩愈《调张籍》诗:「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

颜子:即颜回,字渊。春秋时鲁国人。贫而好学,在孔丘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被后世儒家尊为「复圣」。但早卒,死时年仅三十馀岁。

老彭: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姓篯名铿,颛顼帝玄孙,生于夏代,至殷(商)末已八百馀岁。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徵或代名词。

「颜子无心羡老彭」句:谓人寿各有一定,因此不必盲目地羡人长寿,弄得成天忧心忡忡。

槿(jǐn):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嫌身:嫌弃自己。

漫:随便。

厌生:厌弃人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繫何情」句:说明死和生都是自然的规律。扬雄《法言·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评注

《吹剑录》:作文援经须对经,史须对史,三代须对三代,汉唐须对汉唐。荆公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护田、排闼皆汉事。……若乐天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则非类矣。

《诗源辨体》:(白乐天七律)如「试玉要烧三日后,辨材须待七年期」,「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尽离文字非中道,长往虚空是小乘」等句,亦大入议论。

《唐诗快》:真正千古名言。佛说真经,不过如是。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俚词野调。乃以此传世,实所未喻。

《随园诗话》:白香山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宋人反其意,曰:「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

收录诗词(2942)

白居易(唐)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相关古诗词

庐山草堂记

唐朝-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开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墄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嘎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庐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覶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又二人,具斋,施茶果以乐之。因为草堂记。

形式:

琵琶行

唐朝-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形式:

忆江南三首

唐朝-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形式: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朝-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形式:

紫薇花

唐朝-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形式: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形式:

山泉煎茶有怀

唐朝-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形式:

卖炭翁

唐朝-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形式:

初出城留别

唐朝-白居易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形式: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朝-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