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来避梁易偶,火伞千山肆狂走。
会从鹿洞陪高宴,宾主觥觥觏二叟。
惟公骨清须眉苍,被服儒雅意良厚。
何况风采照乡国,介节循声满人口。
世上官吏日煊赫,见公反令脱氛垢。
我友易君尤叹嗟,结庐窃比依南斗。
朅来重厉支筇兴,琴志楼头雨穿牖。
松桧无色歌无声,难得城中致瓮酒。
顽劣虽自愧陶潜,逸事实接王宏后。
越日微霁枉驺卒,元精注射映岩薮。
同行衔檄张使君,亦颇襟趣殊科臼。
奈何乞罢乘舸还,遽称计日付印绶。
既惊且默不可留,草木低徊瀑来吼。
彭蠡之水包万山,遗爱谁怜到鸡狗。
嗟公此去无一钱,十年祗饱看庐阜。
神明完坚造物亨,起视东南伏耆耇。
吾衰待访秦淮滨,回睇奇云一携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