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

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

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

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

鼓鼙鸣九域,风火集重闉。

城势馀三板,兵威乏四邻。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

耿介酬天子,危言数贼臣。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

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

怪鸟俄垂翼,修蛇竟暴鳞。

来朝拜休命,述职下梁岷。

善政驰金马,嘉声绕玉轮。

三荆忽有赠,四海更相亲。

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银。

山川遥满目,零露坐沾巾。

友爱光天下,恩波浃后尘。

懦夫仰高节,下里继阳春。

形式:
收录诗词(35)

杨炯(唐)

杨炯简介

杨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大约当年,杨炯调任盈川县令。他在盈川大约三年多时间,卒于任所。后归葬于洛阳。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著作郎。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相关古诗词

从军行

唐朝-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形式:

唐朝-杨炯

森然几竿竹,密密茂成林。

半室生清兴,一窗馀午阴。

俗物不到眼,好书还上心。

底事忘羁旅,此君同此襟。

形式:

刘生

唐朝-杨炯

卿家本六郡,年长入三秦。

白璧酬知己,黄金谢主人。

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

日暮歌钟发,喧喧动四邻。

形式:

骢马

唐朝-杨炯

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

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

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

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

形式:

出塞

唐朝-杨炯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形式:

折杨柳

唐朝-杨炯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稿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形式:

紫骝马

唐朝-杨炯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鞧。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形式:

送临津房少府

唐朝-杨炯

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

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

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

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

形式:

送丰城王少府

唐朝-杨炯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

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形式:

送郑州周司空

唐朝-杨炯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

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

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