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杜温夫书

二十五日,宗元白:两月来,三辱生书,书皆逾千言,意若相望仆以不对答引誉者。然仆诚过也。而生与吾文又十卷,噫!亦多矣。文多而书频,吾不对答而引誉,宜可自反。而来征不肯相见,亟拜亟问,其得终无辞乎?

凡生十卷之文,吾已略规之矣。吾性騃滞,多所未甚谕,安敢悬断是且非耶?书抵吾必曰周孔,周孔安可当也?拟人必于其伦,生以直躬见抵,宜无所谀道,而不幸乃曰周孔吾,吾岂得无骇怪?且疑生悖乱浮诞,无所取幅尺,以故愈不对答。来柳州,见一刺史,即周孔之;今而去吾,道连而谒于潮,之二邦,又得二周孔;去之京师,京师显人为文词、立声名以千数,又宜得周孔千百。何吾生胸中扰扰焉多周孔哉!

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斫,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亦何所师法?立言状物,未尝求过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唯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宜考前闻人所使用,与吾言类且异,慎思之则一益也。庚桑子言藿蠋鹄卵者,吾取焉。道连而谒于潮,其卒可化乎?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为十数文,即务往京师,急日月,犯风雨,走谒门户,以冀苟得。今生年非甚少,而自荆来柳,自柳将道连而谒于潮,途远而深矣,则其志果有异乎?又状貌嶷然类丈夫,视端形直,心无歧径,其质气诚可也,独要谨充之尔。谨充之,则非吾独能,生勿怨。亟之二邦以取法,时思吾言,非固拒生者。孟子曰:“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而已矣。”宗元白。

形式:

诗词简介

《复杜温夫书》是柳宗元写给杜温夫的一封书信。作者在文中直接了当地批评杜温夫虚伪奉承,目的是使之振聋发聩,正确估量自己,以便幡然醒悟。

翻译

二十五日,柳宗元敬白:两个月来,承蒙您三次来信,每次辩信都洋洋一千多字,您是有些埋怨我不回信称赞您吧。这确实轰我的过错。而您又寄给我十卷您的文章,噫,真是够多的。您给我看的文章较多,书信又频繁,我老是不回信称赞您,您应该刁再理我。没想到您向问我不肯相见的理由,多次拜访垂问,我哪能始终不说话呢?

您的十卷文章,我已大略看过一遍。我生性愚钝,有许多文字都没理解,又哪能妄断是非呢?您来信中总把我说成是周、孔一类人,周、孔二位,我哪敢承担起呢?划分人要以类而分,您是个直正坦荡的人,应该不是阿谀奉承,但您不幸把我比作周、孔等人,我哪能不感到震惊呢?我怀疑您胡言乱语,书信中无可取之处,所以就更不想回信。您来到柳州,见到一个刺史,就硬比作周、孔;现在离开我,路过连州,到潮州去拜访,在这两个地方,又得到二个周、孔;离开这些地方回到京城,京城中写文章有名气的人多以千计,这又是干百个周、孔,为什么您心中纷纷攘攘的那么多周、孔呢。

我虽然自小便写文章,但不刻意雕琢,行文运笔,意到笔到,意尽就止,又是取法准呢?我著文状物,也没想着一心要超过别人,因此也不能明辨您的才学。但是我看您所用的助词,不符合文法。我就据此来回答您。乎、欤、耶、哉、夫这五个字,表达的是疑问的语气;矣、耳、焉,也这四个词,表达的是肯定的语气。现在您却把它们混为一体。您应该考察一下前代名人怎么使用的,结合我所讲的同和不同处,认真地思考,就会有收获。庚桑子所讲的藿蝎鹄卵的话,我很赞同。您经过连州。到潮州拜访,最终又有什么收获呢?但是世上那些寻求知音的人,一遇到要找的人,有的人就拿着几十篇文章,一定要到京城,披星戴月,迎风冒雨,登门拜户,以求有所收获。现在您年纪也不是很小了,而且从荆州来到柳州,又从柳州途经连州到潮州拜访,路很远,您真的有什么不同的志向吗?您的形貌仪表堂堂,像个大丈夫,品行端正,心无邪念,品性确实不错,只是要小心谨慎。小心谨慎,这并非只有我才做得到,您不要埋怨。到连、潮二州学习,要时常记着我说的话,这并非我一定要拒绝您。孟子曾说过:“我不去直接进行教诲,也是教诲的一种方法啊。”柳宗元敬白。

注释

杜温夫:人名,其人不详。

逾(yú):超过。

望:埋怨。

引誉:即“延誉”,称扬其美,使名声远传。

频:频繁。

自反: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想法做法是否妥当。

征:征询,追问。

其:表示反问的语气词,意如“难道”。

騃(ái)滞(zhì):痴笨,不灵活。

谕(yù):明白。

悬断:凭空推断。

抵:到达。这里是写到的意思。

周、孔:指周公、孔子,都是儒家学派集大成者。

拟(nǐ)人:比拟人。

伦:类。

直躬:坦白,直率。

见抵:这里是告诉我的意思。

谀(yú)道:说奉承话。

悖(bèi)乱:逆乱,文中指违反礼义。

幅尺:较量,计算。

刺史:指柳宗元。

道连:取道连州。

谒(yè):拜见。

之:到。

邦:地区,地方。

文词:文章。

数(shǔ):计算。

扰扰:纷乱的样子。

雕斫(zhuó):雕饰砍削,指过分修饰文辞,与“自然”相对。

引笔行(xíng)墨:指挥笔写文章。

快意累(léi)累:写作时痛快的感受累累不断,指写作中思路顺畅、文辞若涌的境界。累累,多的样子。

立言:提出一种观点。

状物:描摹事物的情状。

过人:超过别人。

才致:才能和情趣。

助字:虚字。

当:适合。

律令:法令,规则,文章指语法。

疑辞: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决辞:表示肯定的语气词。

一之:指把疑辞、决辞当作一回事。

闻人:有名声的人。

类:类似,相同。

一益:有一些收获。

庚(gēng)桑子:亦作“亢桑子”。《庄子·庚桑楚》谓庚桑子是老子的弟子,楚国人,其实他是庄子虚构出来的老庄思想的代表人物。

藿(huò):豆叶。

蝎(xiē):大青虫。

鹄(hú)卵:天鹅下的蛋。

化:变。

急日月:急着抢时间。日月,光阴。

门户:有权势或有名望的高门大户。

冀(jì):希望。

苟(gǒu)得:苟且求得一点好处。

荆(jīng):荆州,州治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深:很,十分。

状貌:形貌,形状相貌。

嶷(yí)然:高的样子,形霜人体态魁梧。

视端形直:看东西时眼神很正,形体端直。

心无歧(qí)径:谓人心地单纯,并无杂念。

质气:即气质。

谨:慎重,小心。

充:充实。

亟(jí):匍快。

固:坚持。

不屑:不愿去做,表示轻视。

评注

南宋文学家洪迈《容斋随笔》卷七:味其所用助字,开阖变化,使人之意飞动,此难以为温夫辈言也。

明代散文家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大家柳柳州文钞》卷三:上旨似倨,而语亦多光焰。

明代思想家吕留良《晚村先生八家古文精选》:以古道自抗,文亦浑朴坚峭,子厚诸书中,此为最醇。

收录诗词(236)

柳宗元(唐)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相关古诗词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朝-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形式:

溪居

唐朝-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形式:

渔翁

唐朝-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形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朝-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形式:

江雪

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形式:

永州八记 · 其一 ·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朝-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形式:

永州八记 · 其四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唐朝-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形式:

零陵早春

唐朝-柳宗元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形式:

梅雨

唐朝-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雪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形式:

捕蛇者说

唐朝-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