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
作者在这首《望江南》序中说:「仆既为宋壶山说其自说未尽处,壶山必有答语,仆自嘲三解。」宋壶山,名自逊,字谦父,号壶山。工词,有《渔樵笛谱》,已失传。这首词是宋谦父寄戴新刊雅词后,戴读其自说生平《壶山好》后而写,是三首为自己解嘲的《望江南》中的第一首。
这是一首极罕见的、以词论诗的作品,继承了稼轩《贺新郎》论杜叔高诗的传统,颇感可贵。词中肯定了贾阆仙、杜少陵的诗歌,对讥刺杜甫为「村夫子」的西昆体诗人,提出了批评,又流露了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词的语言朴实,但词意却曲折婉转,「诗乍一看,非常浅显,其含意却很深刻。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的深刻见解。这种婉转的风格,主要是通过反说对比手法表现出来的。
上阕,「田舍子」与「诗人」对比。词的起首「石屏老,家住海东云」,以平实的语言,点明自己的住处和出身,对自己隐居故里、生活清贫感到安然自得。但是竟被称为诗人,而作诗是「无益费精神」的事。这是自我解嘲,一则表现了自己的一种懊恼心境,二则流露了对自己作诗人的自负。运用对比反说,似直而实曲。
其次,「富」「贫」对比。「千首富,不救一生贫」,是上阕的注脚,是下文的起始,承上启下,合情合理。物质贫乏,精神富有,是自己处境的写照,又是贾阆仙、杜少陵的写照。表达了对贾阆仙、杜少陵的同情,对自身境况的感叹,「不救」透露了一种愤慨之情。「富」又包含著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富」「贫」并用,互相映照,似浅显,含意却深远。
再次,贾阆仙、杜少陵的「瘦」「村」与西昆并提,形成对比。贾岛一生凄苦寂寞,他的诗以善于锤炼字句取胜,以苦吟著称,东坡有「郊寒岛瘦」之说;杜少陵也一生贫穷困顿,漂泊转徙,诗以沉郁顿挫的风格受人赞赏,而西昆体诗人杨文公却贬他是「村夫子」(见刘贡父《贡父诗话》)。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一「瘦」一「村」,组织成句,其间包含著极丰富的内容,「瘦」、「村」既是贾阆仙、杜少陵在形模、言语上的特点,也是他们诗作的突出风格,「元自」、「不妨」二字显示出作者对这两种风格的肯定。诗人固穷,穷是诗人的生存状况,正是「穷」,成就了诗名。「谁解学西昆」,为什么不去学呢?原来西昆体诗歌,内容空虚,形式上追求对仗与华美,不过摭拾典故、堆积词藻而已。似乎是不「瘦」不「村」,其实是华而不实。虽然作者没有明说,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反问句,构成了对比,对西昆体的否定,就包含了对贾阆仙、杜少陵的肯定。造语平直含义却是曲折婉转,耐人寻思。
总之,这首词以自我解嘲的笔触抒写自己的情怀、见解,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气质,词中暗含著对自己诗作的自负,又对贾阆仙、杜少陵诗和西昆体表明了态度。运用对比反说的写法,尤其巧妙增强了说服力,使词情趣横生,旨意深刻,耐人寻味。
戴复古,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乡来一一是人家。
凛凛北风劲,行行西路赊。
人情甘淡薄,世事苦参差。
酒易逢知己,诗难遇作家。
林间数点雪,错认是梅花。
红叶无人扫,黄花独自妍。
听谈天下事,愁到酒樽前。
水阔终非海,楼高不到天。
昔人已怀古,况复后千年。
酒醒愁难醒,春归客未归。
鶑啼花雨歇,燕立柳风微。
世路多殊辙,人生贵识机。
低头饱一粟,仰首愧云飞。
门巷规模古,田园气味长。
小桃红破萼,大麦绿衔芒。
稚犬迎来客,归牛带夕阳。
儒衣愧飘泊,相就说农桑。
荆楚一都会,潇湘八景图。
试呼沙鸟问,曾识古人无。
痛哭贾太傅,行吟屈大夫。
汀洲芳草歇,转使客情孤。
焚香拜元日,受岁客他州。
白发难遮老,新年讳说愁。
无人能访戴,有地足依刘。
桃李争春事,梅花笑未休。
市近人声杂,窗明雨色开。
异乡轻度节,同邸重传杯。
不碍狂夫醉,知无贺客来。
故园归未得,茅屋想苍苔。
长沙沙上寺,突兀古楼台。
四面水光合,一边山影来。
静分僧榻坐,晚趁钓船回。
明日重相约,前村访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