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得河南定,旋收东海疆。
元凶亲受缚,馀蘖远潜藏。
始失徐关险,终连郢塞长。
孤狸窥社稷,蝼蚁窃侯王。
清洛千营驻,黄河一苇航。
讵能逃汝汉,那敢傍嵩邙。
勇略传诸将,兵威借朔方。
中丞兼节制,上宰极扶匡。
霁色瞻宫殿,阴氛散渺茫。
凯音连报捷,献寿屡称觞。
天子开麟阁,群公奉柏梁。
中兴当此日,汉武是今皇。
怆往衣冠祸,哀兹盗贼猖。
缺戕悲相国,开网见殷汤。
格斗中原血,诛求海内疮。
犹须哀痛诏,可少治安章。
斟酌调元气,扶持立纪纲。
荐新行太庙,览政坐明堂。
不独歼豺虎,还应感凤凰。
苍生倚君相,拭目看时康。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