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

时淹怨已沈,岁改哀仍长。

人生眷绸缪,哀怨自相将。

忆昔与子偕,悠悠酉之阳。

其时春雪满,崎岖以前行。

穹林故参天,重峦带回冈。

丈人守岩州,夙昔垂令名。

仓黄走迎我,欣昌结中情。

佳期日维吉,牛女正相望。

鼓吹沸衙阁,宾从罗壶觞。

雁奠礼已谐,鸳栖誓无忘。

良愧射屏选,颇宜齐案庄。

蔼蔼兰房中,依依绮闼旁。

昏星连晓漏,言笑随风飏。

莺花四月和,窈窕理归艭。

牵愁辞弟妹,陨泪诀高堂。

宁知生别时,翻为死别场。

去去日已晚,乘流压轻装。

惊飙豗绝壑,激浪斗飞泷。

行迷磊石高,子提我于床。

相看沙水浑,一笑烘衣裳。

赓吟眺乡县,揩眼淩湖湘。

入门各自亲,一一承尊嫜。

为妇义初起,娴仪事能详。

余妹弱而娇,与子互相倾。

疏窗映耳语,往往达五更。

子德实柔嘉,良以答平生。

无何子出腹,随官在边城。

家人大欢喜,庆者填门墙。

时子遘疾厉,汤药日屏营。

萧条岁运乖,哀乐为亏盈。

子独抱幽忧,日夕以煎烹。

思亲蜀道难,归妹只自伤。

其年正月吉,太岁次于庚。

呱呱复产子,血气亦俱戕。

孟秋指河洛,因依事长征。

舟楫阻程期,二竖缠膏肓。

徘徊淮颍滨,奄忽以沦亡。

维时十月朔,空天下雨霜。

北风为之鸣,群鸟俱飞翔。

抚子仰天号,血泪猛交并。

两儿怀抱间,辗转自摧藏。

阿姑抱之去,痴立而旁皇。

大儿垂五龄,仿佛知母僵。

乳儿但索母,长大徒思量。

长为无母儿,恨恨那可平。

旷野色惨憺,寒流咽哀声。

岁暮雪澌澌,迎子与子盟。

生人死而安,子死犹奔忙。

殡子荒城侧,大河浩前横。

晨昏走视子,涕泪盈眸眶。

虚帷挂蛛网,缅邈生空精。

嗟子我良匹,十载自相双。

婉恋托忠诚,阙遗多所匡。

今子瞑不视,万世同凄凉。

历步伫仪形,含悲睇巾箱。

手迹犹自新,何由梦容光。

玄阴袭重闺,落月悽以黄。

被酒辙尽醉,颓然返空房。

醉时忽复醒,百哀搅尔肠。

已矣其何辞,吞声咏斯章。

形式:
收录诗词(2828)

陈三立(清)

陈三立简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相关古诗词

正月十七日探梅俞园感逝成咏

清代-陈三立

红艳蕾初胎,依然手植梅。

年年花满眼,湖海一归来。

栏楯迷前赏,风香写独哀。

魂兮寻月下,应伴绕千回。

形式:

同袁伯夔絜漪园观梅

清代-陈三立

单车冲雨去,花盛旧园池。

一径曾扶醉,三年得再窥。

香寒蜂避屐,影好鹊存枝。

飘梦东风满,安知主客谁。

形式:

尧衢写寄元旦之作依韵和酬

清代-陈三立

牢落临溪宅,蹉跎抱古心。

老惊残岁改,醉恋远钟沉。

雁骛穿霄避,豺狼拥窟深。

犹期烽燧外,钟岭引孤吟。

形式:

尧衢写寄元旦之作依韵和酬

清代-陈三立

抉目是何年,归耕恐未然。

旧游同偃蹇,吾道倚狂颠。

忆汝孤罴坐,传声寒雁先。

老人星出海,垂照和歌筵。

形式:

园居看微雪

清代-陈三立

初岁仍微雪,园亭意飒然。

高枝噤鹊语,欹石活蜗涎。

冻压千街静,愁明万像前。

飘窗接梅蕊,零乱不成妍。

形式:

步月溪上

清代-陈三立

寒月满溪水,行吟僻更幽。

峰峦依郭曙,草树映波浮。

灯出捞虾岸,烟笼射鸭舟。

鼾声茅舍底,顾影复淹留。

形式:

鸡鸣寺倚楼作

清代-陈三立

晴磴辉初眼,虚楼荡醉痕。

划洲如线水,卫郭落钟村。

逐鹜旗边合,群峰雪后尊。

留窥巢底月,井口出啼魂。

形式:

始春初堂望钟山馀雪

清代-陈三立

馀雪冠岩峦,高高水上看。

笳音切云起,人语落溪残。

钓稳鱼痕长,晴完雁背宽。

引春文石径,梅气自生寒。

形式:

雨花台登山

清代-陈三立

霁郭开吾意,孤寻瘗血冈。

放春茸短短,翻野吹茫茫。

石颗蛇遗卵,濠围鼠养疮。

难忘随牧竖,飞雨在残阳。

形式:

南城外刘氏废园

清代-陈三立

度阡穿乱冢,倒眼旧过园。

斥废留枯树,追攀倚断垣。

池鱼吞石气,篱犬吠诗魂。

满抱纤儿恨,依稀故国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