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篇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

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

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

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

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

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

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

乱曰:

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

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

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

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

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

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

形式:

诗词简介

《灵芝篇》是曹植早期的一篇五言诗。在这篇诗里,他托物言志,意想用世济国。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这首诗表达了它企图建用世济国的意思想,具有时代性政治的、社会性,在这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诗歌艺术上用美好的灵芝来作比喻,生动形象。在创作方法也有创新,尤其对五言诗来说。过去,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到了《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有一定的成份。

注释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神农本草经》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古代认为灵芝具有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视为仙草。灵芝一般生长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长在腐树或是其树木的根部。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

王地:古称中原外的地方。

朱草:传说中的一种红色瑞草。王者有盛德则此草生。古以为祥瑞之物,又称“朱英”,“赤草”,“頳茎”。

洛:洛水,在陕西省北部。

滨:水边,近水的地。

荣华:草木茂盛、开花。《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淮南子·原道训》:“是故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羽者妪伏,毛者孕育,草木荣华,鸟兽卵胎。”

晃耀:闪耀;辉映。明·沈榜《宛署杂记·恩泽》:“金璧辉煌,丹垩晃耀。”

晔:光、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也形容才华外露。韩愈《答李翊书》:“膏之沃者其光晔。”

虞舜:三皇五帝之一,虞,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故姚姓,今山东诸城市万家庄乡诸冯村人。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

顽:愚蠢无知。如,冥冥不灵。

嚚(yín):愚蠢而顽固:嚚顽,嚚猾(貌似愚悍实则狡猾的人)。

田垄:分开田亩的土埂。宋·陈与义《曳杖》:“田垄粲高低,白水一时满。”

烝烝:形声。从火,丞声。本义火气上行。《国语·周语》:“阳气俱烝”。

仁: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儒家的伦理思想。《说文》:“仁,亲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伯瑜:相传汉韩伯俞,因过受母笞打时,感到母亲年老力衰,笞打无力,因而哭泣。事见汉刘向《说苑·建本》。后以“泣杖”为尽孝之典型。五代李瀚《蒙求》诗:“丁兰刻木,伯瑜泣杖。”五代·梁嵩《代母作倚门望子赋》:“忆昔伯俞之志,宁无泣杖之心。”

歔欷:哽咽、抽泣。抽抽噎噎的不断哭泣。《晋书·后妃传·左贵嫔》:“奔者填衢,赴者塞庭,哀恸雷骇,流泪雨零。歔欷不已,若丧所生。”《楚辞·离骚》:“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湖北南漳县九集镇丁集)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茕:回飞也。从凡,茕省声。《说文》:“鸟回转疾飞曰茕”。屈原《离骚》:“夫何茕独而不余听。”

严亲:父母为所尊敬之亲,故称。《吕氏春秋·孝行》:“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

三牲:在传统祭祀中,准备三样东西:煮熟的猪头、牛头和羊头,称为“三牲”。

暴子:楚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陵园:陵墓、陵寝。陵,高大的坟墓。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古时有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论语·微子》:“遇丈人,以杖荷蓧。”《汉书·李广苏建传》:“我丈人行也。”

戾:暴恶、暴戾。《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

董永:历史上的千乘董永,生活于两汉之间,是第四代高昌侯,《汉书·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汉宣帝时期门官董忠,因为向左曹杨恽(杨恽,司马迁外孙)告发大司马霍禹谋反,立功。被汉宣帝封为高昌壮侯,两千户。高昌,地名。汉朝属千乘郡。后来他的儿子董宏、孙子董武又相继为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因为董武的父亲董宏行为奸佞邪恶,朝廷剥夺董武父子爵位。二十七年之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董武子董永又被朝廷再度封为高昌侯。

父老:对老年人的尊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司马贞索隐引颜师古曰:“年老矣,乃自为郎,怪之也。”晋陶潜《饮酒》诗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遗:死人留下的:遗骨,遗言,遗嘱。

举假:借贷。黄节注:“假,借也。”

佣作:佣,雇用,受雇用。雇佣。佣工。佣耕。受雇用的人。作,起,兴起,现在起,振作。如,枪声大作。

甘肥:指美味。《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寡人甘肥周于堂,巵酒豆肉集於宫。”晋陶潜《有会而作》诗:“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宋苏轼《祭吴子野文》:“有疾不药,但却甘肥。”

责家:债主。清麟庆《<黄少尹集>序》:“入赀为县丞,为责家所迫,抱病出关。”

用归:用,需要(多为否定)。归,作“回家”讲。

天灵:天上的神灵。

至德:最好的德行。

神女:外貌端庄、姣丽、丰盈、温润,形态清静,对恋爱以礼自防,突出其精神境界。

秉机:掌握时机。

安居:梵语。意译为雨期。为修行制度之一。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坐腊、一夏九旬、九旬禁足、结制安居、结制。印度夏季之雨期达三月之久。此三个月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称为安居。

皇考:父祖的通称。《诗经·周颂·雝》:“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孔颖达疏:“考者,盛德之名,可以通其父祖……此与《闵予小子》非曾祖,亦云皇考者,以其散文取尊君之义,故父祖皆得称之。”

蓼(lù)莪:蓼,长大貌。莪:莪蒿。

南风诗:相传是虞舜作的诗,载《孔子家语·辩乐解》。

褘抱:绘偶有野鸡图纹的王后祭服。古礼规定在从王祭祀先王时所服。《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郑玄注:“褘衣,画翬者……从王祭先王时服褘衣。”《礼记·祭统》:“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褘立于东房。”

乱曰:原是屈原骚体结尾的一种形式。它不拘于古诗的章法,骚体诗有发端,有展开,有回环,照应,甚至还采用“乱曰”、“讯曰”的形式结尾,对全诗内容或主旨进行概括和总结,其脉理是极其分明的。这显示出屈原诗歌既具有“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的创造精神。

圣皇:贤能的皇帝。

德教:德行教化。

肃虔:谓恭谨虔诚。晋·陆云《泰伯碑》:“而百年既终,遗爱斯轸,莫不肃虔寝庙,著名金石,遗其后昆,聿遵前典”。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庠序”是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周代叫“庠”,殷代叫“序”,后世的学校通称“庠序”,本是培育人才、研究学术的机构。在汉朝以后演变为政治机关,它的学术功能反而淡化。

仪式:仪仗、司仪。仪,按程序进行的礼节:

孝悌(tì):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中田:中医的穴位。农人耕耨于中田,征夫奔走于道路,此动而得之为阳暑。

曾闵子: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汶上人。生于公元前536年,卒于公元前487年,系孔子著名弟子之一,居四科,是孔子最好的学生)中的德行科。闵子骞幼年即以贤德闻名乡里其小时受后母虐待,冬天穿的棉衣上以芦花为絮,而其弟穿的棉衣则是厚棉絮,父知后,欲休其后母,闵劝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觉得有道理,遂罢。后母知道后甚是感动,从此后待闵亲生。

髫齓:谓幼年。龀髫,换牙和垂发,喻幼年;龀,毁齿也。《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唐白居易《观儿戏》:“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语出《诗经·鲁颂·宫》:“黄发台背”。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陛(bì)下:指皇上。下臣对君主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陛为宫殿台阶。东汉蔡邕《独断》:“谓群臣与天子言,因距离远,先呼立陛。”

慈母:最早出于《仪礼》,传曰:妾之无之者,妾子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以为母。”意思是说,小妾身份,没有或者不会生育(至少是没有生育男孩);丈夫有另外的妾,且妾恰好死了遗留下一男孩.丈夫下达指令:“你把这个死了母亲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起来吧!”养育孩子的人才称为慈母。

复然:中断再开始。

收录诗词(155)

曹植(三国)

曹植简介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相关古诗词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形式:

洛神赋

三国-曹植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形式:

君子行

三国-曹植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形式:

七哀诗

三国-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形式:

白马篇

三国-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形式:

侍太子坐

三国-曹植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形式:

情诗

三国-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形式:

铜雀台赋

三国-曹植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形式:

赠白马王彪(并序)

三国-曹植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形式:

美女篇

三国-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