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五日艮山门外晚眺

吴天入时凉似水,裌衣出城三四里。

城角远山青半环,分得浓岚落渔市。

荒陂缭绍行何求,云影水中凝不收。

蓬科谁与作都祭,阴森大树堪蔽牛。

几家丛薄径微窄,稚髦闯篱窥过客。

棕榈散叶覆深井,薜荔牵丝护攲壁。

喜闻田水夜初满,不道瓠花朝更坼。

半虹忽堕横一桥,恰当高处风刁骚。

四天万绿染未销,峰尖黄鹤如可招,画本仿佛临山樵。

深林绝涧藏过雨,山中茅屋愁漂摇。

道旁日暮纷惆怅,白荷欲语娇相向,斜倚珠盘踏寒浪。

菰蒲低处见船行,弭棹无人能一访。

我时小极因废书,消忧起病两有馀。

但思临平考古迹,安得汤镇谋村居。

朝廷蠲租诏宽大,官府劝农意乐胥。

携孥亦可号蚕室,息影颇爱开蜗庐。

试歌元丰岁连稔,姓氏何必闻乡闾。

形式:
收录诗词(1721)

厉鹗(清)

厉鹗简介

清浙江钱塘人,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又号南湖花隐、西溪渔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一七二〇年)举人。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召试博学鸿词科不遇。搜奇嗜博,尝馆扬州马嶰谷、马半槎小玲珑山馆数年,尽阅其善本秘籍,多见宋人集。学殖广博,尤谙辽宋典章人事,因撰《宋诗纪事》。诗词皆工,诗品清高,而长于用书。论词崇周美成、姜白石,继朱竹垞之「浙西词派」名家。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南宋院画录》等,又与查莲坡 同撰《绝妙好词笺》。杭堇浦曰:「太鸿诗精深华妙,裁断众流,自新城、长水盛行一时,海内操觚者莫不乞灵于两家,太鸿独矫之以孤澹。用意既超,徵材尤博,吾乡称诗,于宋元之後未之或过也。」沈归愚曰:「樊榭徵士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诗亦清高,五言在刘慎虚、常建之间。今浙西谈艺家,专以饤饾(dìng dòu)扫扯(chě)为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王兰泉曰:「徵君诗幽新隽妙,刻琢研炼,五言尤胜,大抵取法陶谢及王孟韦柳,而别有自得之趣。莹然而清,窅(yǎo)然精深貌;深远貌而邃,撷宋诗之精诣而去其疏芜。时沈文悫方以汉魏盛唐倡吴下,莫能相掩也。」翁覃谿曰:「樊榭以精细之思得韵得味,正亦从书卷中酝酿得来。」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文苑列传·厉鹗传〉》。

相关古诗词

沈大匡先生华山草堂

清代-厉鹗

心迹竟沈沦,空山閟古春。

亭留唐野史,名在宋逋臣。

破壁全题字,双松一作薪。

惟应千载上,愧煞瘦腰人。

形式:

二月十九日同耕民间步东郊晚眺沙河

清代-厉鹗

雨多常禁足,及此出郊看。

风力暄犹劲,天容霁始宽。

波神青栎庙,田祖白茅坛。

讵学怀砖俗,班春话好官。

形式:

二月十九日同耕民间步东郊晚眺沙河

清代-厉鹗

村舍留人眼,鱼梁枕水低。

林长共澄映,云细得端倪。

山影鸣榔远,芦根下栫齐。

闲心分物色,坐待日平西。

形式:

晚秋夜雨有怀故园

清代-厉鹗

落叶卷风雨,客愁仍去年。

背镫三峡水,欹枕九江船。

预想他时话,须妨此夕眠。

南湖烟翠色,应湿草堂前。

形式:

夕次石门

清代-厉鹗

望望石门县,秋烟路欲迷。

村深忘远近,月出辨东西。

桑影过桥密,虫声傍水低。

吾衰怯风露,敢后暝雅栖。

形式:

过宋通问副使朱公少章墓

清代-厉鹗

突兀残碑立古阡,行人犹记绍兴年。

青衣已见君王辱,白发何期使节旋。

老泪冰天他日恨,遗闻曲洧至今传。

一抔筑并花宫地,夕呗晨钟更惘然。

形式:

同丁敬身金质甫陈江皋登宝石山天然图画阁

清代-厉鹗

塔下楼开蹑级登,东风聊忆昔游曾。

春深城郭浑如画,定里莺花不属僧。

人影渐移湖上柳,烟光又绿壁间藤。

留题为纪间踪迹,只有看山诧最能。

形式:

次韵堇蒲春日书怀

清代-厉鹗

里社追游每拍肩,投簪又是入新年。

移家幸有琴书共,卜筑欣看树石连。

不守庚申缘道在,偶占甲子得春偏。

始知上界多官府,今向人间见斥仙。

形式:

次韵堇蒲春日书怀

清代-厉鹗

六街堀堁梦才醒,草色何妨满户庭。

洛下忆曾修禊事,淹中怅未了遗经。

当帘山月钩帘见,傍枕春潮转枕听。

此是城南招隐处,新诗暇日上重屏。

形式:

次韵堇蒲春日书怀

清代-厉鹗

独坐杉亭簇绛趺,看花折简不烦呼。

从无长物称名士,雅有间情属固姑。

酒畔俳谐编作集,墓堂文字积成逋。

与君共喜慈颜奉,未敢人前号老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