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石鼓作自周宣王,宣王发愤蒐岐阳。

我车我马攻既良,射夫其同弓矢张。

舫舟又渔鱄鱮鲂,何以贯之维柳杨。

从官执笔言成章,书在鼓腰镌刻臧。

历秦汉魏下及唐,无人着眼来形相。

村童戏坐老死丧,世复一世如鸟翔。

唯闻元和韩侍郎,始得纸本歌且详。

欲以毡苞归上庠,大官媕阿驼肯将。

传至我朝一鼓亡,九鼓缺剥文失行。

近人偶见安碓床,亡鼓作臼刳中央。

心喜遗篆犹在傍,以臼易臼庸何伤。

以石补空恐舂梁,神物会合居一方。

雷氏有子胡而长,日模月仿志暮强。

聚完辨舛经星霜,四百六十飞凤皇。

书成大轴绿锦装,偏斜曲直筋肯藏。

携之谒我巧趋跄,我无别识心彷徨。

虽与乃父非故乡,少与乃父同杯觞。

老向太学鬓已苍,乐子好古亲缣箱。

谁能千载师史仓,勤此冷淡何肝肠。

而今祭酒裨圣皇,五经新石立两廊。

我欲效韩非痴狂,载致出关无所障。

至宝宜列孔子堂,固胜朽版堆屋墙。

然须雷生往度量,登车裹护今相当。

诚非急务烦纪纲,太平得有朝廷光。

山水大字辇已尝,于此岂不同秕糠。

海隅异兽乘舟航,连日道路费刍粮。

又与兹器殊柔刚,感慨作诗聊激昂。

愿因谏疏投皂囊,夜观奎壁正吐芒。

天有河鼓亦焜煌,持比负鼎干成汤。

形式:
收录诗词(2810)

梅尧臣(宋)

梅尧臣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相关古诗词

苏幕遮 · 草

宋代-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形式:

鲁山山行

宋代-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形式:

陶者

宋代-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形式:

上巳日午桥石濑中得双鳜鱼

宋代-梅尧臣

修禊洛之滨,湍流得素鳞。

多惭折腰吏,来作食鱼人。

水发黏篙绿,溪毛映渚春。

风沙暂时远,紫线忆江莼。

形式: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

宋代-梅尧臣

一百五将近,千门烟火微。

闲过少傅宅,喜见老莱衣。

晚雨竹间霁,春禽花上飞。

禅庭清溜满,幽兴自忘归。

形式:

舟中遇雪

宋代-梅尧臣

晓风鸣大泽,春雪下长河。

沙草缘堤没,杨花拂水多。

惊鸥不知远,候雁几闻过。

欲问耶溪转,今朝奈兴何。

形式:

田家

宋代-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形式:

田家

宋代-梅尧臣

草木绕篱盛,田园向郭斜。

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

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

形式:

田家

宋代-梅尧臣

荒村人自乐,颇足平生心。

朝饭露葵熟,夜舂云谷深。

采山持野斧,射鸟入烟林。

谁见秋成事,愁蝉复怨砧。

形式:

田家

宋代-梅尧臣

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

拊颈望飞鸟,负暄话馀年。

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

卒岁岂堪念,鹑衣着更穿。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