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暾破鸿蒙,晴晖一窗满。
置膝曝散帙,呵气尘埃暖。
遂携调语雏,引步遵町疃。
千山带微岚,草痕写漫诞。
岁暮游蜂绝,木落栖鸟罕。
侧径踏荦确,咫尺缅别馆。
蒙密围松株,翳旭俨张伞。
薜萝欲缘壁,几榻托闲散。
依枕锵溪流,坠梦与濯浣。
伊人专一壑,卜邻称老懒。
买山隐巢由,自诡逃尧伴。
来往杖白头,魈魅瞰茗碗。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