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杜甫旧宅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形式:

诗词简介

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蜀之生活与创作,因叹而今只见旧宅,不闻新诗,以为诗坛之不幸也。颈联复写旧宅内外之荒废,嗟人事既变,景物亦非。结句故嗔山月之无知,夜来依旧照旧宅,甫既已故,复与谁期!怪无知之山月之无知,盖拟其有知而未尝有知,语奇而意深。宋人王禹偁《村行》之“数峰无语立斜阳”,亦假定其能语而称其无语,同一理致,即王夫之所谓“言‘无’者,激于言有而破除之也”(《思问录·内篇》)。

评注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浣花溪里只添“花深处”三字,便是此日加倍眼色。只因此三字,便知其不止忆杜先生,直是忆杜先生爱人心地,忆杜先生冠世才学,忆杜先生心心朝廷、念念民物,忆杜先生流离辛苦、饥寒老病,一时无事不到心头也。三,万古应留,四,千金难得,便只是一句话,犹言即使国步可改,必须此宅长留,只看文人代有,到底杜诗莫续也(首四句下)。此沙崩树压,即七之所谓“人事变”也。“夜来江月与谁期”者,此月经照杜先生后,更照何人始得?则自不能不有此问也(末四句下)。

《唐诗笺注》:浣花溪里,居人不少,故特添出“花多处”三字以旌异之,曰:此方是杜少陵故居也……三承一,其人不朽,其宅亦不朽;四承二,其人虽无,其诗必不可无。以上只是见物怀人。五、六,然后细写旧宅:五写宅以内,六写宅以外。先生在日,以严武还朝,暂去成都,其宅不免荒芜,读《将赴草堂先寄郑公》五作可见,况身后乎?沙崩鸥去,树压马惊,所必然矣,七,忽然举山月而斥之,一似先生既死,此月便不应再照旧宅也者,大奇!八,又忽然向山月而问之,一似旧宅既荒,此月便不应更照他家也者,大奇!

收录诗词(134)

雍陶(唐)

雍陶简介

唐成都人,字国钧。文宗大和进士。历侍御史、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与张籍、王建、贾岛、姚合等友善。工诗,多旅游之作。有集。

相关古诗词

酬秘书王丞见寄

唐朝-雍陶

朝下有闲思,南沟边水行。

因来见寥落,转自叹平生。

白首丈夫气,赤心知己情。

留诗本相慰,却忆苦吟声。

形式:

赠金河戍客

唐朝-雍陶

惯猎金河路,曾逢雪不迷。

射雕青冢北,走马黑山西。

戍远旌幡少,年深帐幕低。

酬恩须尽敌,休说梦中闺。

形式:

孤桐

唐朝-雍陶

疏桐馀一干,风雨日萧条。

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凋。

已悲根半死,复恐尾全焦。

幸在龙门下,知音肯寂寥。

形式:

秋露

唐朝-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形式:

送徐使君赴岳州

唐朝-雍陶

渺渺楚江上,风旗摇去舟。

马归云梦晚,猿叫洞庭秋。

别思满南渡,乡心生北楼。

巴陵山水郡,应称谢公游。

形式:

送裴璋还蜀因亦怀归

唐朝-雍陶

客在剑门外,新年音信稀。

自为千里别,已送几人归。

陌上月初落,马前花正飞。

离言殊未尽,春雨满行衣。

形式:

送前鄠县李少府

唐朝-雍陶

近出圭峰下,还期又不赊。

身闲多宿寺,官满未移家。

罢钓临秋水,开尊对月华。

自当蓬阁选,岂得卧烟霞。

形式:

送宜春裴明府之任

唐朝-雍陶

南行春已满,路半水茫然。

楚望花当渡,湘阴橘满川。

山横湖色上,帆出鸟行前。

此任无辞远,亲人贵用还。

形式:

赠宗静上人

唐朝-雍陶

世上方传教,山中未得归。

闲花飘讲席,驯鸽污禅衣。

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

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

形式:

同贾岛宿无可上人院

唐朝-雍陶

何处销愁宿,携囊就远僧。

中宵吟有雪,空屋语无灯。

静境唯闻铎,寒床但枕肱。

还因爱闲客,始得见南能。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