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窣地重帘围画省,帘外红墙,高与银河并。开尽隔墙桃与杏,人间望眼何由骋。
举首忽惊明月冷,月里依稀,认得山河影。问取嫦娥浑未肯,相携素手层楼顶。
窣(sū)地:垂地,拂地。宋·贺方回《声声慢》:「帘垂窣地。」
画省:即尚书省。《汉宫仪》:「省皆胡粉涂画古贤人烈女。」
「窣地重帘围画省,帘外红墙,高与银河并」句:语本唐·李义山《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于此则意说朝廷门墙高峻,难于进入。本词作于光绪三十二年(西元一九〇六年)春,其时清廷中立宪派正积极活动,作者亦寄望于政治改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间:宫闱之外。
何由:从何处,怎能。
骋(chěng):纵目。
「开尽隔墙桃与杏,人间望眼何由骋」句:宋·周竹坡《谒金门》词:「开尽一番桃李」、刘孝威《望隔墙花》诗:「隔墙花半隐,犹见动花枝」。
山河影:月中有阴影(即月海),旧谓其为山河之影。潘自牧《记纂渊海》引《淮南子》:「月中有物者,山河影也。」宋·苏东坡《和黄秀才鉴空阁》诗:「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宋·王碧山《眉妩》词:「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举首忽惊明月冷,月里依稀,认得山河影」句:意本宋·苏东坡《水调歌头》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层城:天帝居所。汉·张平子《思玄赋》:「登阆风之层城兮,搆不死而为牀。」唐·李善注:「《淮南子》曰:『崑崙虚有三山,阆风、桐版、玄圃,层城九重。』」北魏·郦善长《〈水经〉注》:「崑崙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此以层城喩朝廷。
「问取嫦娥浑未肯,相携素手层楼顶」句:试问嫦娥,能否相携素手直上层城之顶?她定然未肯答应。 浑,定然。肯,答应。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鹈鴂怨春残。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不过招提半载余,秋高重访素师居。
朅来桑下还三宿,便拟山中构一庐。
此地果容成小隐,百年那厌读奇书。
君看岭外嚣尘土,讵有吾侪息影区!
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
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