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东坡石鼓原韵

玄黄开辟当子丑,鸟迹龟书肇仓叟。

周宣大作籀史文,字形变幻蛟螭走。

车攻马同古什存,高歌脍炙尚人口。

伊谁考证独评章,吏部在前长公后。

忆昔中兴大会同,俯视齐州烟点九。

不惟采芑有遗编,鱮鲂一一贯杨柳。

雕镌篆刻纪功勋,淋漓大笔光牛斗。

物聚所好似非常,何异千金悬于肘。

胡为沿久废荒郊,无人赏识埋蒿莠。

嵚奇磊落挟风霜,日与麋鹿为群友。

阅历秦汉迄隋唐,莫辨鱼鲁与楚㪍。

坡老着意搜新奇,一波一撇认蝌蚪。

嗟尔剥蚀费推寻,问字天不遗耆耇。

欲从宵雅时咿唔,雌黄聚讼声相嗾。

此物谁为伯仲间,夏鼎殷盘周癸卣。

移来太学争摩挲,依稀鳌鼓奏蒙瞍。

硬黄响拓遍人间,几等禹碑立岣嵝。

始知古迹难销沉,护持神力何其厚!

远溯吉甫共和年,岁月遥深谁识某。

纵横遗器信辉煌,六经纪载此中有。

成康以后得嗣音,合并南山颂台杻。

咄哉下士苦诘曲,载酒亭前夸刍狗。

不见凤翔富搜罗,旷怀直与古人偶。

八观钜制悼时俗,青天在上一搔首。

为怜石鼓发长言,小儒见之莫击掊。

斯文直欲凌古今,牙慧不甘他拾取。

惟我熙朝釐定真,稽古字字刮瑕垢。

圜桥重立排甲乙,先代法物同遵守。

承平一片雅颂声,碑碣题名垂不朽。

灵台偃伯敷文教,巩固山河金石寿。

形式:
收录诗词(357)

郑用锡(清)

郑用锡简介

郑用锡,漳泉械斗纷起,撰〈劝和论〉开导村民,又挺身劝解,获保全者不少,逝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获祀乡贤祠中。道光十四年(1834)曾与堂弟郑用鉴合撰淡水厅方志,后世纂修者多以此为基础;又著有《周礼解疑》、《周易折中衍义》。咸丰元年(1851)开始修筑「北郭园」,此庭园遂成为北台重要的文学据点。郑氏工诗文,诗歌内容小至杂物微咏、个人心绪、家庭琐事、园林赏玩、交游酬答,大至反映社会现象,关心桑梓国事,或欢愉忧叹,或愤慨悲悯,莫不涵括,是一典型的儒士诗人。文字浅显质朴,不事修饰,喜好说理,杨浚以为是邵雍击壤吟的流衍,颇加推许;但连横以为其诗「平淡、未佳」,王国璠则谓:「古体出于宋儒击壤一派,虽有令人繁杂之讥,却具『帝力与我何有』之乐。近体必琢必鍊,致气息神采,大受束缚,流于生涩。独五言律绝,颇有田园之趣,应可传也。」郑氏诗作目前存有两种版本,其一是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所藏的《北郭园诗钞稿本》;其二系次子郑如梁委托福建举人杨浚编修的《北郭园全集》,于同治九年(1870)刊刻,为北台湾最早出版的诗文集。此二版本,内容相去甚远,各有特色,基金会所藏较接近郑用锡作品原貌,可惜为残本,内容并不完整;杨浚编修的刊本,虽经杨氏删修润饰,但所存作品较多,且较为普遍,台湾文献丛刊本中之《北郭园诗钞》、龙文出版社之《北郭园诗钞》,均采此版本。兹以《北郭园全集》为底本,参照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所藏之《北郭园诗钞稿本》(以下简称「稿本」)编校。稿本有若干不易辨认的字体,则由黄哲永、谢永基两位先生协助辨识完成。(黄美娥撰)

相关古诗词

感慨

清代-郑用锡

老至偏多难,生民涂炭时。

盛衰无定局,今古一含悲。

大地鸱鸮恶,高堂燕雀嬉。

万牛回首日,梁栋要人为。

形式:

唐升庵司马

清代-郑用锡

识途推老马,得驭定为良。

幸有前车鉴,当无覆餗伤。

官箴重柱石,民命固苞桑。

九鼎群奸铸,相期化日光。

形式:

禁米运出口

清代-郑用锡

救邻宜惠籴,王政已推详。

深愿舟多泛,其如户鲜藏。

取鱼愁竭泽,割肉笑医疮。

为语关津客,防饥念故乡。

形式:

慨时

清代-郑用锡

无才堪报国,笑汝竟为官。

鸡犬升天易,牛羊在牧难。

兢兢谁自履,琐琐尽高冠。

洗耳吾归去,何如乐涧盘!

形式:

景孙读书邻花居

清代-郑用锡

不出门庭外,潜修托草茅。

丹铅谁默契,文字几知交?

努力传家学,游心在典爻。

退闲无一事,吾岂等悬匏!

形式:

自题拙稿

清代-郑用锡

一卷尧夫集,同为击壤声。

雕虫嫌尚小,画虎恐难成。

藉以娱衰老,奚堪起后生。

他年投圊好,月旦任讥评。

形式:

郊居即事

清代-郑用锡

野处半郊城,西风淅淅声。

晨钟兴废寺,夜柝短长更。

深巷闻砧急,前村穫稻成。

何当冠盖过,又作折腰迎。

形式:

鸩毒

清代-郑用锡

鸩毒来西土,斯人何久迷。

阿房三月火,函谷一丸泥;

能使心肝黑,全令面目黧。

昏昏成世界,竟认作刀圭。

形式:

听春楼

清代-郑用锡

壁立千峰拱,危楼独向东。

建瓴檐注雨,涵镜月当空。

户牖堪延爽,亭台此最中。

晓来高处望,红日正瞳瞳。

形式:

望屺亭

清代-郑用锡

古屋隔尘寰,孤亭屹此间。

有风皆入座,无壁怕遮山。

列岫凌空接,浮云入望间。

青苍松柏在,我亦泪潸潸。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