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 重见星娥碧海槎

重见星娥碧海槎,忍笑却盘鸦。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

休笼彩笔闲书字,街鼓已三挝。烟丝欲袅,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形式:

诗词简介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槎》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所作的一首词。容若似乎天生就是忧郁的代言人,他的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忧郁的气息。而这首词中却洋溢着喜悦之情。身为帝王近侍,经常要护驾出巡。纳兰在这首词里说自己和卢氏是牛郎织女,终年聚少离多。当纳兰再次见到卢氏时,非常惊喜,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这首词上片写自己与妻子团圆的高兴。下片继续抒发这种情感,当夜已经深了,可是喜悦之情,依然无法褪去。这首词一字不谈情,却字字都透着情,回味无穷。

这是容若难得一见的喜悦之词,词中没有了往日的阴霾与忧伤,显露出一种特有的欢快之情,这在容若的词作中实属少见。这是一首爱情之词,这首词写与爱妻重逢的喜悦之情。可见,在爱情雨露的滋润下,容若阴郁的心云终于也拨开了,他彷彿重新沐浴到了阳光,见到了蓝天。

「星娥」,是指的传说中的织女,神话故事中,织女与牛郎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真心相爱,却遭到了王母的阻隔,只能在每年七夕时节,于鹊桥上相会片刻,但就这如此艰难的爱情,他们也坚持了千年。这个爱情故事感动了许多人,这些人里自然也有容若,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爱而不得的人。后来有人将「星娥」用作诗词里的典故,将「星娥」指做明眸善睐的美女。唐·李义山《圣女祠》:「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朱鹤龄注:「星娥谓织女。」容若与妻子之间的爱情一波三折,他还常伴帝王身边,作为帝王的侍卫,总要随着帝王出行。容若在这首词中便是说自己与卢氏,便是牛郎与织女,总是聚少离多,于是,再次见到卢氏,容若总是格外欢喜的。

「重见星娥碧海槎,忍笑却盘鸦。」开篇便毫无顾忌的写出自己的喜悦,容若一向是个含蓄的人,直白的表述情感并不多见,可见,容若再次与爱妻团聚,多么的高兴!重见娇妻子,看到她的笑脸盈盈,人世间有再多的烦忧,也该忘却了。「寻常多少,月明风细,今夜偏佳。」字字透露着掩盖不住的喜悦,这时的容若一心沉浸在与爱妻团圆的兴奋之中。他自然无法知道,不多久之后,他的妻子将会永远地离开他。这时的容若,俨然一个兴奋满满的孩子,他在妻子的关爱中,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时光。

上片写过自己与妻子团圆的高兴之后,下片便继续抒发这种情感,虽然与卢氏已经谈不上是什么新婚燕尔了,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要比许多新婚夫妻还要浓。「休笼彩笔闲书字,街鼓已三挝。」

下片的开头也是照样的平淡无奇,不需要再提笔写任何东西了,夜已经深了,街上敲过了三更鼓,可是喜悦之情,依然无法褪去。这句简简单单的情感表述,胜过千言万语的赞美。但话虽如此,容若在词的最后,依然是充满了溢美之词,「烟丝欲袅,露光微泫,春在桃花。」妻子光彩照人,犹如桃花一般的面庞在容若眼中无疑是最美的,他在这一夜是欣赏这美的,也是享受这美的。

翻译

终于再次见到你那美丽的容颜了,你强忍笑意将乌黑的髮髻盘起,彷彿天上的仙女般动人。风和月明,良辰美景,这种情景往日虽也曾有过,可是今夜却胜过往常。

不再拈笔写什么字,夜已深,街上已敲过了三更鼓,还是喜不自持。香烟缭绕中,更见人面桃花,光彩照人。

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云:「按,此调名《秋波媚》,即《眼儿媚》也。」调名本意即咏美女流盼之目光。南唐後主《菩萨蛮》词有「眼儿暗相钩,秋波横欲流」之句,可注调名。此调为北宋中期新声,阮松菊作创调之词。《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一》记,阮松菊任钱塘幕官时曾眷恋一位营妓,罢官之後作词寄之。此词或误为左筠翁作,固为宋词名篇。此调为重头曲,每段由一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三个四字句组成,音节极为柔婉,宋人多用以写恋情。前後阕各三个四字句,极难处理,须语意贯串,意象优美,富于诗情画意。宋徽宗于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年)被金兵俘获北去,怀念故都,以此调作词甚为凄婉。阮松菊(一说左筠翁 )词有「斜月小阑干」句,名《小阑干》。韩涧泉词有「东风拂槛露犹寒」句,名《东风寒》。陆放翁词名《秋波媚》。以阮松菊《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後阕五句两平韵。另有变体二,其一前阕起句不作拗体;其一後阕首句多押一韵。

星娥:织女。

碧海:《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宫,为月精。」唐·李义山《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槎(chá):木筏。唐·李义山《海客》诗:「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

盘鸦:女子梳头,又指髮髻。李长吉《美人梳头歌》:「织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梅圣俞《次韵和酬永叔》:「公家八九妹,鬒髮如盘鸦。」

休笼彩笔闲书字:赵光远《咏手》诗:「慢笼彩笔闲书字。」

街鼓:更鼓,多设于谯楼。

挝(zhuā):击鼓。

露光微泫(xuàn):周美成《荔枝香》词:「夜来寒浸酒席,露微泫,舄履初会,香泽方薰。」周词写男女暂聚,容若词亦同。

收录诗词(361)

纳兰性德(清)

纳兰性德简介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康熙十年(1671年),时十七岁进太学。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会试,因患寒疾,未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与容若为从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齿相彷)爱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为皇戚,故常伴帝侧,授三等侍卫职,寻晋一等侍卫,数随帝出巡塞外,并奉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事。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卒,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容若「生长华阀,淡于荣利」(《清诗别裁集》),爱才喜客,「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清诗别裁集》)所与游者皆一时名士,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荪友、顾梁汾、陈迦陵、姜湛园尤相契厚。诗文均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清诗别裁集》)谭复堂以之与项莲生、蒋鹿潭为「清词三鼎足」。今人以其与曹实庵、顾梁汾称「京华三绝」。集宋元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词集《侧帽集》、《饮水词》。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列传·纳兰性德传〉》。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

清代-纳兰性德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形式:

琵琶仙 · 中秋

清代-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形式:

浣溪沙

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形式:

菩萨蛮 · 萧萧几叶风兼雨

清代-纳兰性德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形式:

如梦令

清代-纳兰性德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形式:

木兰词 · 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形式:

采桑子

清代-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形式:

长相思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形式:

梦江南

清代-纳兰性德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形式:

画堂春

清代-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