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
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塞鸿秋·山行警》是元代的一首散曲。此曲抒炽热的离别之情和乡关之思,步步有情,景物含情,直率自然。运用隔离反复的修辞手法,别具韵致。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密密通往外面的世界,迎送来自各方各奔前程各有因果的人客,离家出门独上路途的人,在条条岔路前茫然四顾,家,已在身后好远,生活所逼,为安顿老少妇孺,离家的人,只得向前寻出路。一程又一程,长亭更短亭,心里不舍地算着离家又远一点了,再远一点了。一步一回顾,但仍不舍地,与所有离人一样,频频回顾,直至,家,掩在烟尘山重外,难窥踪影。想起此去经年,不知造化如何,不知何日重回,与家人团聚,霎时间天地再好也是黯然凄怆的暮色,斜阳铺在远远近近处,铺满一个又一个山头,仿佛平芜尽处是斜阳,行人却更在斜阳外,走不完的漫漫长路。回首向家乡的方向望去,早已隔了不知多少重山水,来时路只有暮色沧茫炊烟渐散夜雾弥漫。
抒情主人公不畏“道路阻且长”而“行行复行行”,当是出于不得已。是迫于生计而离家宦游,抑或是探访亲友、奔走生意?我们自是不便妄断,然而,“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不正透露了他身不由己、势在必“行”与回“盼”再三、意“懒”步迟的自身矛盾么?心理负重如此,在“夕阳西下”之际,焉得不有“断肠人在天涯”的苍凉感受?那么,此时的蓦然“回首”所看到的“山无数水无数”,自然都是“情无数”的具体化了;这杂多“情”味中包含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与“警”悟。
铺:原指古时驿站。
兀的不:犹言“这(怎)不”。兀的,这。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
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
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
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公来何其迟,公去何其速。
使我宣城民,何以遂生育?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
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纷纷墓土黄金屑,片片花飞白玉芝。
君主一斤臣四两,调和服下即平夷。
袜履中单黄带先,裙袍蔽膝绶绅连。
方心曲领蓝腰带,玉佩丁当冠笏全。
桃李阴阴六万家,下居民不识官衙。
甘棠喜有千年政,美玉终无一点瑕。
一径入青松,飞流澹晴绿。
道人晚归来,长歌振林谷。
山深不知秋,落叶下枯木。
须臾翠烟开,月色照彩服。
苦也苦,几时泥到襄阳府。
苦也苦,几时泥到成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