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将军战场歌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胡不异草与蒿。

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天生李晟为社稷,周之方叔今元老。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朝郭子仪。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再造图。

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

呜呼杨石今巳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形式:

诗词简介

《石将军战场歌》是明朝诗人李梦阳的作品之一。李梦阳一生清节不渝,不阿权贵。此诗也具有鲜明的讽谕色彩,抨击了封建官场之黑暗,也体现了李梦阳反宦官反权贵,刚直耿介的可贵精神。

翻译

我在清风店南边遇到了几位父老,他们告诉了我正统十四年的一些事。

店北的古战场还保存着,箭头上还存有扶护朝廷的义字。

回想当年皇帝被俘,实在是惨,瓦剌乘胜入侵,像雨一样不绝。

当年被占领的紫荆关外每日都有军号声,幽朔一带满是厮杀声。

瓦剌大军直逼彰义门,烽火照亮了黑夜燕山上的云。

但是,大明朝廷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抗战。

石家军如雷电一般开赴战场,在清晨的旷野与敌军激战。

不过,朝廷已经失去了紫荆关,民众又怎保得住清风店?

携老小四处避难,哭声似狂风震彻天空。

孩子们被鼓角之声吓得伏在床头不敢动,乡间的人攀登屋上窥探战事情况。

这时,石将军率军迎战,杀敌有如割草。

追击败逃的瓦剌军,归来后以血洗刀,太阳未动,苍天仍是原样。

激烈的战事,为石家军一剑扫空,如石家二将军一样的英雄自古就少。

曾经唐朝大将李晟,保家卫国;周朝方叔征讨蛮夷。

瓦剌头领败逃至倒马关,不禁痛哭,敌军在飞狐道死伤已过半。

处处响起鼓乐声为石家军而庆,家家以酒肉款待将士。

石将军的功劳,和汉朝的霍去病、唐朝的郭子仪相当。

石将军的功劳,超过了汉朝的霍去病、唐朝的郭子仪。

这件事传来六十年了,今天在清风店听父老讲起,不禁落泪。

落日不仅映得云发黄,还照着当年的遗骨,飞沙走石,此状惨淡,使行人也愁惧。

我折下杨柳,席地而坐,像居庸关而望,回想当年迎接英宗回朝的场面。

但千官迎驾回都,是石将军铁骑的功劳啊。

明朝沉浮终于有贤君了,日夜辛劳重新缔造国家。

英雄不会贪图云台之名,因为石将军与杨弘齐名,是天下所无的。

呜呼,杨石二将军已经去世了,怎能得到这样的人去抵御现在的鞑靼外患呢?

注释

石将军:石亨,渭南人。后恃功高,日益骄纵,下诏狱,以谋反罪论斩,死于狱中。

清风店:在今河北省易县。石亨追瓦剌军于此。

己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遗镞(zú):留存下来的箭头。

勤王:地方官吏起兵救援危难之中的王朝。

蒙尘:天子出走曰蒙尘,此处指英宗被也先所俘虏。

惨怛(dá):伤痛。

“反覆势如风雨至”句:指瓦剌兵乘胜入侵,势如风雨。覆,一作“复”。

紫荆关:在今河北省易县的紫荆岭上。这一年十月,也先挟持明英宗攻陷紫荆关,向北京进兵。

彰义门:京城九门之一。当时瓦剌军曾攻彰义门,被明军击退。

于尚书:即于谦。

岂保:怎能保。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句:谓孩子们被鼓角之声吓得伏在床头不敢动,乡间的人攀登屋上窥探战事情况。野人,乡下人;旌旄,泛指军中旗帜。

追北:追逐败逃的敌人。北,败北,这里这里作名词用。

父子英雄:指石亨及其侄石彪。《明史·石亨传》:“其从子彪,魁梧似之。骁勇善战,善用斧。也先逼京师,既退,追击馀寇,颇有斩获,进署指挥佥事。”

李晟:唐代中期名将。多次平定叛乱

方叔:周宣王时贤臣,曾征讨蛮夷。

单于:本为匈奴最高首领称号,此处借指瓦剌部首领。

倒马关: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明代与居庸关、紫荆关合称三关。石亨曾追击瓦剌部首领也先的弟弟于此。

羯奴:这里是对瓦剌的蔑称。

飞狐道:又名飞狐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和蔚县交界处。这里两崖壁立,一线通天,蜿蜒百馀里,形势十分险要。

嫖姚将:指霍去病。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前后六此击败匈奴,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居庸口:居庸关,在今北京市平昌县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

迎驾:指瓦剌同意放回英宗,明朝派人迎接英宗回京。

载造:同“再造”,指国家破败之后,重新缔造。

图:版图,地图。

云台:汉代所建高台。汉明帝为追念前代功臣,曾命人在台上画了邓禹等二十八位大将军的肖像。

杨:指杨弘。明代保家卫国的功臣之一。

胡:当指鞑靼。明中叶前后,鞑靼为主要外患。《明史·鞑靼传》:“正统后,边备废弛,声灵不振,诸部长多以雄杰之姿,恃其强暴,迭出与中夏抗。边境之祸,遂与明终始云。”李梦阳写此诗时,正是鞑靼侵边而朝廷抵御无方之时。

勒:刻石。

评注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石亨跋扈伏法,臣节有亏,要之战功不可没,此特表其战功也。上皇返国,实由尚书之守,将军之战,特为表出。中云‘还忆唐家郭子仪’,以不失臣节愧之也,此作者微意。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叙事错互,比拟失伦,但矜才气,绝无脉理。

李沂《秋星阁诗话》:国初诸贤,顿轶元、宋、中晚唐而上之,厥后名流辈出,李献吉则一代诗人之冠也。但学济南则鹜藻丽而害清真;学竟陵则蹈空虚而伤气格,不可不知耳。

收录诗词(2183)

李梦阳(明)

李梦阳简介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相关古诗词

郊观斋居柬边乔二太常

明朝-李梦阳

人日过仙院,春霞缈缈分。

碧回瑶泽草,红绽蕊宫云。

独处依松树,清斋对鹤群。

桃源知并入,惆怅不逢君。

形式:

郊坛值雪

明朝-李梦阳

凤辇连宵发,鸡鸣雪满畿。

严随黄钺至,清绕翠华飞。

伏谒深沾佩,朝回半湿衣。

悬知清切地,冲默迓天威。

形式:

西天门候祀

明朝-李梦阳

瑶坛暮雪尽,月出禁门西。

地静鸣珂碎,沙寒簇仗低。

台官移斗柄,卫士扫云梯。

遥识龙文气,争传法驾齐。

形式:

郊祀以病不与

明朝-李梦阳

端月温风至,圆丘瑞雾多。

开坛洽百礼,伏枕想登歌。

日月春旗闪,雷霆昼辇过。

年年觐上帝,只为乞民和。

形式:

卧病酬边君天坛步月见怀之作

明朝-李梦阳

霁夕开芳甸,祠官怅独游。

银潢横殿落,壁月抱坛流。

汉畤饶烟雾,秦城逼斗牛。

甘泉词调绝,疫病若为酬。

形式:

候挽

明朝-李梦阳

冬月初圆夕,仓悲候辇东。

阁门犹警跸,松柏已新宫。

象卫悲风入,龙旗白雾中。

有髯浑欲挽,云堕鼎湖弓。

形式:

望泰陵

明朝-李梦阳

昔临围西内,悲风入紫冥。

今来松柏望,夕日泰陵青。

殿起云烟入,龙游剑玺扃。

万国今多难,孤臣涕倍零。

形式:

大行皇帝挽诗三首

明朝-李梦阳

午门朝遂罢,西殿临真哀。

泪满乾坤暮,日黄风雨来。

虎贲犹宿卫,龙驭几时回。

莫测皇天意,中崩帝业摧。

形式:

大行皇帝挽诗三首

明朝-李梦阳

大训文华践,英谋武范遗。

先朝无顾命,大渐问班师。

上食金舆备,移宫素幔垂。

向来激切疏,优渥小臣知。

形式:

大行皇帝挽诗三首

明朝-李梦阳

元老烱仍在,退朝无昔呼。

闲阶惟玉辂,夕日已金铺。

望幸霓旌远,埋灵山殿孤。

君看霜露节,冠冕灞陵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