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彼鹡鸰鸟,夙昔同一枝。
壮者毛羽成,稚者娇且痴。
引之翔高林,还与戏清池。
低徊三十年,饮啄常相随。
一朝分飞去,各在天一涯。
况我与叔兄,年少逢崄巇。
九龄失慈母,保抱多恩私。
吾兄走文场,予方佩象觿。
相将石门路,老衲同栖迟。
灯火照空山,书声出茅茨。
嗟予已十五,惟耽游与嬉。
修竹路冉冉,樱桃花离离。
带之以清泉,至今有馀思。
城南峙高楼,古壁将倾欹。
荒池溷鹅鸭,坏圃纷柴篱。
叔兄携书往,予亦肩随之。
渐知父兄教,立志颇不移。
天风响危槛,明月临阶墀。
乌啼星复落,鼠齧声何悲。
咿唔达中夜,苦为比邻嗤。
秋风秣陵船,江路多艰危。
季弟偶见收,吾兄还数奇。
数奇不复叹,归来理东菑。
横塘绕荷芰,小阁对沦漪。
众芳密如箐,一岁皆花时。
弱女已婚嫁,强仕方有儿。
惆怅上东门,送予当路岐。
离别各老大,京洛空尘缁。
古人重宦达,千载以为期。
今人不知耻,劳劳驹影驰。
自顾镜中颜,惟添颊上髭。
觚棱双阙间,晓入晨光曦。
不能竭涓埃,趋走空尔为。
纸窗展书读,复为尘事羁。
惘惘念乡国,屑屑谋晨炊。
遥遥羡鸿鹄,耿耿难置词。
久知宦与游,不及耘与耔。
此理已深悟,欣告不复疑。
叔兄今五十,五载暌光仪。
生子已就塾,蚤慧有异姿。
琅琅听书声,可以长自怡。
园林艳榴火,樱笋堆花瓷。
脩林叫白鹤,深绿映黄鹂。
一觞复一咏,文采发新诗。
叩门皆旧友,高谈无愧辞。
况乃远兵革,闾巷犹恬熙。
幼弟颇能文,仲兄发如丝。
黾勉述祖德,明发思所贻。
勿念京洛人,浊醪常自持。
清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康熙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充会试正考官。为官敬慎,卒谥文端。有《恒产琐言》、《笃素堂诗文集》等。
我闻宜山堂,结构平陵阳。
群公争赋诗,佳咏皆琅琅。
何处最宜山,奇峰出短墙。
石屋一片云,黛色映筼筜。
隔帘见幽壑,入户飞层冈。
枯藤与古木,掩映多奇光。
峰影落清泉,水面还苍苍。
何时最宜山,山静觉昼长。
朝霞与夕烟,树色分微茫。
春明山翠浓,夏雨山风凉。
明月出远岫,秋峰群相望。
何人最宜山,先生称古狂。
芒鞋筇竹杖,荷衣薜荔裳。
看山无朝暮,一卷或一觞。
手招西爽来,披襟从徜徉。
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
慈仁古松树,苍老不记年。
高下近十株,为态各自妍。
中有双龙鳞,蟠曲香台前。
松顶近可摩,高枝才覆肩。
屈彼百尺势,空阶恣蜿蜒。
横侧益奇绝,影若蛟螭眠。
涛声走平地,双树撑如拳。
似此苍劲质,止宜空山巅。
藉以一片石,濯以清浅泉。
谡谡响绝壑,垂手招列仙。
何将故山态,老却车尘边。
横遭厮养辱,强索冠盖怜。
冠盖那复顾,日落生寒烟。
一夕风雨过,萎黄何忽焉。
众松失颜色,台殿增寂然。
惜彼凌霜姿,遽随群卉迁。
吾子勿复叹,物各全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