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形式:

诗词简介

《感怀》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四句描写前半生浪迹江湖的自由生活和为名爵所累的矛盾;后四句写做官后悔恨的心情和不称意的处境。诗本愤世,但作者从自责出仕切入,谦和温婉,用典贴切,如同己出。

翻译

我三十年来一直在曾经留下麇鹿踪的姑苏一带,怎么老了还跑到官场里受束缚。

我时常梦到雨天去五湖划小舟,现在却在秋天离乡万里,感叹衰鬓如蓬。

远志出了山便成为小草,神鱼失去水便为沙虫所困。

我白了头才博得像东方朔一样被召,可我并不满意做他那种以诙谐滑稽博取一笑的角色。

注释

麋鹿踪:喻隐居生涯。

“若为”句:自叹老来失志出仕为官,如同入了牢笼。若为:为什么。老去:作者出为翰林待诏时已五十余岁,故云。樊笼:喻官场,出自晋陶渊明《归田园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五湖”句:谓求归不得,而归去之事只在春梦之中。作者《次韵陆子端祠部怀归二首》有云“梦里青山不是归”,又云“秋来南国多归梦”,可与此相参看。五湖:向来说法不一,这里应泛指吴越一带湖泊。扁舟:小船。春梦:春日之梦,喻作者官居翰林的处境。宋赵令畴《侯鲭录》载,苏轼谪在昌化,有老妇谓日:“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此句用典,“五湖”“扁舟”指春秋时范蠡之事,他在灭吴之后,功成身退。乃乘扁舟,入五湖,隐姓埋名,过着悠闲的生活,事见《史记》及《吴越春秋》。

两鬓蓬:谓鬓发稀疏,年华暗老。此处用典,“万里秋风”指晋人张翰之事。他为官于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家乡吴中美味,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而归。

“远志”句:喻说自己本要做隐居终生有高尚之志的人,一出仕就了低贱的小草。《世说新语·排调》载,郝隆讥谢安日:“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远志,草名,高七、八寸,茎细;小草,中药名,远志的苗。

“神鱼”句:喻说自己当下为人所轻的处境。《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沙虫,水边草地的小虫,能入皮肤害人。

“白头”句:作者正德末方被荐试吏部事,得官甚晚。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或被征召,皆由公车接待。

“不满”句:自谓连东方朔的地位也不如。东方朔曾数言政治得失,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评注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新霞《历代律诗选评》:诗人以意运笔,抒写仕途的坎坷失忖意,与时隐居江湖的闲逸生活的向往。在具体写法上,此诗一是采用了对比手法,前三联的出句与对句之间比照强烈,使幽怨之情弥彰,读来有一波三折之感。二是多处用典,颔联暗用范蠡及张翰事,后两联用谢安与东方朔事,从而扩大了诗句的内涵,借古写今,烹化浑融,将失意及郁闷之情和盘托出,读来却丝毫不觉阻塞。尾联自嘲,写出自己在官场的尴尬处境及思归心情,不平之气出乎其间,全诗用笔洒脱,不饰雕琢,而感情厚重,自有妙处。

收录诗词(836)

文徵明(明)

文徵明简介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

明朝-文徵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恤,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形式:

念奴娇 · 中秋对月

明朝-文徵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沉醉。

形式: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明朝-文徵明

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慧山前。

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

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

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

形式:

同王履约过道复东堂时雨后牡丹狼籍存叶底一花感而赋诗邀道复履约同作

明朝-文徵明

推脱尘缘意绪佳,冲泥先到故人家。

春来未负樽前笑,雨后犹馀叶底花。

矮纸凝霜供小草,浅瓯吹雪试新茶。

凭君莫话蹉跎事,绿树黄鹂有岁华。

形式:

题山城图

明朝-文徵明

虞山宛转带层城,正抱幽人旧草亭。

朵朵芙蓉浮粉堞,团团桧影落疏棂。

百年形胜夸天设,一代文章属地灵。

长日振衣穷眼望,杖头云气接沧溟。

形式:

甲寅二月廿一日宿常熟城外

明朝-文徵明

琴川落日水粼粼,回首重来十二春。

山色依稀乌目旧,风烟惨淡白头新。

倚空雉堞森城守,满城戎衣感戍尘。

独有堰泾堤上柳,依依临水似迎人。

形式:

怀子畏

明朝-文徵明

曲栏风露夜醒然,彩月西流万树烟。

人语渐微孤笛起,玉郎何处拥婵娟?

形式:

青玉案

明朝-文徵明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殢,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形式:

卜算子

明朝-文徵明

酒醒夜堂凉,雨过湘帘卷。时见流萤度短墙,乍近依然远。

欲睡更迟徊,徙倚阑干遍。不觉西楼阙月斜,寂寞桐阴转。

形式:

南乡子

明朝-文徵明

香暖透春肌,满眼新娇睡起迟。燕子不来三月尽,依依,手撚残花玉一枝。

风袅鬓云垂,无限闲愁隐翠眉。好梦不成春自去,相思,只有青团扇子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