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肩趋利,市门之朝。
夷然抱关,市也亦郊。
一念静躁,悬隔壤霄。
旱火禾焚,实焮我苗。
饮冰内热,其何能濯。
大播眯昧,近或弗瞩。
我有至境,反观内足。
寂寞宽闲,自得其乐。
茫茫禹迹,海岱淮沂。
游子倦矣,故乡如归。
牛羊在野,举肱一挥。
既入其苙,夫又何追。
八荒我闼,天地我庐。
六凿何有,一席晏如。
西风篱落,剥枣断壶。
静以观复,闭户者予。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