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鸡诗

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

生来逾六旬,互觉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离散。

众雏既不来,一子独恋恋。

恋恋不肯离,逐之终不移。

母行无险易,唧唧相追随。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

厥子苦无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渴复忘餐。

子于背上卧,不舍须臾间。

我时见之喜,异类能如此。

因欲观其终,其终谅何似。

一朝大长成,乃知牝牡情。

膨脝娠在腹,渐见东西行。

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卵出子还多,养子何劳役。

朝啄荆草林,暮爪污泥深。

昔时随母意,今作爱雏心。

雏生诚可爱,母老宁忍背。

物性乃不常,使人心叹慨。

物类本无知,无知孰责之。

斯鸡与众异,酷似有天资。

天资以仁孝,变更何太早。

况彼本无知,血毛安足道。

万物灵者人,孰不念其亲。

少艾与妻子,所以夺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称稽古。

埋子得黄金,迩来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泪沾衣。

斯言足自警,题作惜鸡诗。

形式:
收录诗词(342)

李觏(宋)

李觏简介

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与范文正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倡立盱江书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从学者常数百人,世称「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荐为试太学助教,后为直讲。嘉祐中,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斥释道二教,重农业生产。有《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祐续稿》八卷。明成化间南城左赞编为《盱江集》(亦作《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见《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讲年谱》,《宋史·卷四百三十二·〈儒林列传·李觏传〉》。

相关古诗词

乡思

宋代-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形式:

山舍寓止

宋代-李觏

无计奈疏拙,走逃云水隈。

鹤饥虽厌夜,龙睡却嫌雷。

师友关千古,穷通付一杯。

商岩版筑者,底处有梯媒。

形式:

东岩精舍

宋代-李觏

像设彼何时,高僧白衲衣。

水寒吞日气,树老惯霜威。

幡影捎天近,钟声落谷微。

可怜成道易,无事即无机。

形式:

闲夜

宋代-李觏

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

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

举杯期混沌,开卷赏茎英。

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

形式:

宋代-李觏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

树在溪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

形式:

自咏

宋代-李觏

俗态共纷纷,吾心谁与论。

几因清夜梦,还见古人魂。

圣域宁无乐,文家别有尊。

此身聊自足,独恐累儿孙。

形式:

睡思

宋代-李觏

俗语不入耳,旅愁还到心。

坐多浑易厌,梦好欲重寻。

暴雨撩蓬响,残阳过岭阴。

回看奔竞苦,此兴贵南金。

形式:

秋热

宋代-李觏

江湖限南鄙,秋令到还稀。

节换空看历,人闲未趁衣。

齐纨方得意,厦燕莫言归。

只有松筠径,风高暑气微。

形式:

鉴湖夜泛以明月到樽前为发句

宋代-李觏

明月到樽前,拿舟古岸边。

乱山斜入雾,远水倒垂天。

酒气薰龙戏,歌声弄鹤眠。

回头嗤李郭,此外更无仙。

形式:

池亭小酌得和字

宋代-李觏

客思都无着,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