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凌晨掉头去,快犊奔车影春树。
鞅鞅投鞭复自还,江干无船波连山。
走书招我入大笑,尘土涴面衫痕殷。
一日得过又无事,为唤小舸同捻鼻。
千摇万兀争冷风,瞬息樯舻衔水次。
港缝纤穿曳使前,摩窣戛击声颓然。
尽气脱出旷莽处,两眼只瞥团团天。
烟暝云沉万杨柳,虎踞钟山如缚狗。
吴氏园亭花叶新,倚遍阑干识侬否。
斜睨濠堂茅尽揭,主人去作济时杰。
边头生事不归来,可怜溪水明于雪。
人生意气羞牛后,君亦负囊恣狂走。
百年促膝能几时,独秀峰头定摇首。
须臾回棹灯光里,刀匕长筵吾与尔。
腥鲊大胾但嚼之,斟杯更嬲小桃子。
江郎江郎呼起起,别恨欢悰两莫比。
笑诅明朝刖双趾,蹒跚再呷秦淮水。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