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鹤以疾止酒诗以诮之

一鹤先生老耽酒,夜饮一石朝五斗。春来连月醉如泥,窥户欣无太常妇。

杜康昨者忽为厉,鹦鹉不荐谈天口。结交昔在王侯间,折节应羞儿女后。

地经槜李却垂泪,日落君山独回首。浪说北游年少时,结束正似幽并儿。

朔风破肉雪埋胫,桃花骏马如星驰。天街下马意气盛,胡女起问郎君谁。

凉州葡萄不论价,龟兹觱栗当筵吹。安知反覆一秋梦,白发渐满红颜衰。

吴王宫中走麋鹿,真娘墓下号狐狸。出门两足苦无力,强与老儒时赋诗。

君不见人间万事随流水,别有乾坤醉乡里。不如与君更挟两鸱夷,李白陶潜共生死。

形式:
收录诗词(589)

贝琼(明)

贝琼简介

贝琼曾祖贝珪,宋理宗时由苏州徙崇德(今浙江桐乡),筑室语儿溪上,遂为史山。史山即殳山(今属浙江海宁双山乡)。贝琼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少年时即颖悟,性坦率,不修边幅而笃志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师事同乡黄次山、会稽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往来于华亭(今江苏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宁)间,生徒云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乡濮院)朱显道家。48岁时始领乡荐,游京师,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时张士诚据平江(今苏州市),贝琼隐居殳山,累征不就。 明洪武三年(1370),举明经,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称其叙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赐归乡。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与张美和、聂铉齐名,时称“成均三助”。曾叹古乐衰废,堂堂成均(官设学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赋》以寄感慨。在史馆,与金华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让。及景濂为司业,建议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于天子之学。太祖拒不采用,而当时犹有赞同者,琼乃作《释奠》以解辩之,赢得识者之赞赏。其坚持正道,大多类此。洪武十一年,致仕归。翌年,卒于家,葬于语儿乡。 贝琼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贝翱字秀翔,能诗,著有《平淡集》。

相关古诗词

临平道中

明朝-贝琼

落日临平路,连山尽向南。

水声黄鹤寺,云气白龙潭。

丧乱今谁在,幽奇昔屡探。

湖边楼阁废,高柳与天参。

形式:

临平道中

明朝-贝琼

西施采莲处,所历已皆非。

雁度轻阴去,人冲暝色归。

甲兵随地满,烟火隔林微。

赖有杯中物,愁来为尔挥。

形式:

夜坐

明朝-贝琼

黄昏畏虎出,须使户常关。

乌雀林间噪,渔樵海上还。

云深骠骑庙,月照凤皇山。

丧乱吾何适,飘飘独厚颜。

形式:

壬寅夏五月廿四日对雨

明朝-贝琼

出门仍苦雨,岂复辨朝曛。

白日不照地,青山都入云。

江沤元自湿,杜宇岂堪闻。

喜有张公子,相过共校文。

形式:

题映雪斋

明朝-贝琼

门前雪一尺,苦士未能眠。

永夜生虚白,穷年守太玄。

寒通窗外月,梦落同中天。

太乙如相过,青藜不用然。

形式:

魏塘夜泊

明朝-贝琼

风帆如健马,一日过嘉兴。

水鸟时相唤,秋蚊尚可憎。

照人明月近,接地白河澄。

耿耿浑无寐,中宵对玉绳。

形式:

过竹冈

明朝-贝琼

迢递竹冈路,村墟烟火迟。

地从沧海尽,天入大荒垂。

网集知潮落,舟行觉岸驰。

平生贪胜概,随处一题诗。

形式:

横港

明朝-贝琼

南行入横港,茅屋带林丘。

落日犹斜照,寒潮忽倒流。

牛羊平野散,鹅鸭小溪浮。

喜见平生友,篱边一系舟。

形式:

灵鹫十景莲花峰

明朝-贝琼

乱云交霮䨴,孤石疏岧峣。

地识金仙隐,岩看玉女朝。

香炉贫秀色,太华并高标。

恐有峨眉雪,千秋尚未销。

形式:

灵鹫十景莲花峰

明朝-贝琼

远通罗刈国,近接梵王台。

海客然犀入,山人采乳回。

林间无日月,地底有风雷。

闻道蜿蜒去,寒潮自往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