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 · 渐亭皋叶下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形式:

诗词简介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颂圣词。此词上片极写皇宫中的秋景,为太平盛世、皇帝出游铺下华美祥和的背景;下片写皇帝出游的情景。全词多处借用了前人的诗文、典故、传说,篇中对偶句俯拾皆是,形式多种多样。词意虽在歌颂皇帝,但缺少一些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之态。

翻译

树叶慢慢落在岸边之上,白云悠悠飘在高山之巅,秋雨之后天气初晴。华美的宫殿耸入高空,锁住象征吉祥兴隆的旺盛美好的云气。台阶旁边,新开的菊花深黄耀眼,盛开的芙蓉浅红醉人。华丽的殿宇洁净无尘,铜仙人承露盘里盛满了延年的甘露,碧蓝的天空明净如水。

正值太平盛世,皇帝日常处理纷繁的政务后有了更多闲暇,夜色清新,铜壶滴漏之声遥远婉转。南极星里有位老人正呈现治平、寿昌之祥瑞。这时候皇帝的车驾在何处呢?也许就在那清晰悦耳的管弦乐声中吧。明月微风中,汴京禁苑池沼波光鳞鳞,宫殿吹卷起了门帘。

注释

醉蓬莱:词牌名,柳永自度曲。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下片十二句各四仄韵。

“渐亭”二句:化用南朝梁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gāo),水边的平地。陇首,泛指高山之巅。

素秋: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新霁(jì):雨雪后初晴。

华阙中天:意谓华美的皇宫耸入高空。中天,高空。

锁:笼罩。葱葱:气象旺盛的样子。

拒霜:木芙蓉花的别称。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宝阶香砌:喻台阶之美且香。

玉宇:华丽的宫殿。

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升平:太平盛世。

万几:也作万机,指皇帝日常处理的纷繁政务。

澄鲜:清新。

漏声迢递:意谓漏声传到很远的地方。漏声,计时漏壶的滴水声。迢递,遥远。

“南极”二句:意谓老人星出现了,象征天下太平。司马迁《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唐张守节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

宸(chén)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极星所在为宸,后借用为皇帝所居,引申为帝王的代称。

凤辇(niǎn):皇帝的车驾。

度:按曲谱奏曲。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泛指乐器。

“太液”二句:化用上官仪《初春》:“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太液,太液池,又名蓬莱池,始建于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北。此借指宋汴京宫中池苑。披香,即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此借指宋汴京宫中殿宇。

评注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柳三变景祐末登第,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祐间,久滞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才,怜其潦倒,乘机荐之仁宗,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词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以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

宋代杨湜《古今词话》:柳耆卿祝仁宗皇帝圣寿,作《醉蓬莱》一曲······此词一传,天下皆称妙绝。盖中间误使“宸游凤辇”挽章句。耆卿作此词,惟务钩摘好语,却不参考出处。仁宗皇帝览而恶之。及御注差注至耆卿,抹其名曰:“此人不可仕宦,尽从他花下浅斟低唱。”

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余谓柳作此词,借使不忤旨,亦无佳处。如“嫩菊黄深,拒霜红浅”,竹篱茅舍间,何处无此景物?方之李谪仙、夏英公等应制词,殆不啻天冠地履也。

宋代曾季狸《艇斋诗话》:柳三变词“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全用柳恽诗也,柳恽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耆卿词论触讳,中间不能一语形容老人星,自是不佳。

清代焦循《雕菰楼词话》:柳屯田《醉蓬莱》词,以篇首“渐”字与“太液波翻”“翻”字见斥。有善词者问,余曰:“词所以被管弦,首用‘渐’以字起调,与下‘亭皋叶下,陇首云飞’字字响亮。尝欲以他字易之,不可得也。至‘太液波翻’,仁宗谓何不云‘波澄’,无论澄字前已用过。而‘太’字为徵音,‘液’为宫音,‘波’为羽音,若用‘澄’字商音,则不能协,故乃用羽音之‘翻’字。两羽相属,盖宫下于徵,羽承于商,而徵下于羽。‘太液’二字,由出而入,‘波’字由入而出,再用‘澄’字而入,则一出一入,又一出一入,无复节奏矣。且由‘波’字接‘澄’字,不能相生。此定用‘翻’字。‘波翻’二字,同是羽音,而一轩一轾,以为俯仰。此柳氏深于音调也。”

收录诗词(221)

柳永(宋)

柳永简介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关古诗词

雨霖铃 · 秋别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形式:

鹤冲天

宋代-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形式:

蝶恋花 · 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形式:

望海潮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形式:

八声甘州

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形式:

竹马子

宋代-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形式:

二郎神

宋代-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形式:

戚氏

宋代-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形式:

少年游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形式:

浪淘沙慢

宋代-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惜。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