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贫士七首

【其一】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其二】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其三】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其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其五】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飡。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其六】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焉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其七】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形式:

诗词简介

《咏贫士七首》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孤云、独鸟自况,象征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命运,表现出诗人守志不阿的高洁志趣;第二首诗自咏贫居之状,并向古代寻求知音,以安慰自己的精神;第三首诗歌咏古代贫士荣启期和原宪的安贫乐道,表现了诗人安于贫居、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第四首诗咏赞古代贫士黔娄,借以表现诗人安贫守道的节操;第五首诗咏赞贫士袁安与阮公,表彰清尚廉洁、安贫守道的节操;第六首诗咏赞东汉隐士张仲蔚;第七首诗咏赞古代贫士黄子廉,称扬其不为儿女之忧而改变固穷守节的志向,以示自勉。

翻译

【其一】

万物各皆有倚靠,孤云飘荡独无依。

昏昏消散灭空中,何日才能见光辉?

朝霞驱散夜间雾,众鸟匆匆结伴飞。

孤乌迟迟出树林,太阳未落又飞归。

量力而行守旧道,哪能不苦受寒饥?

知音如果不存在,万事皆休何必悲!

【其二】

寒冷凄凉已岁末,裹衣晒暖在廊前。

南园不剩可食菜,枯萎枝条满北园。

壶内未余一滴酒,灶炉不见有火烟。

诗书堆满在身边,过午腹饥没空看。

我与孔丘困陈异,心中不免有怨言。

如何安慰我心情?幸赖古时多圣贤。

【其三】

荣曳老年绳作带,依然欢乐把琴弹。

子思脚下鞋开绽,商颂清扬歌唱欢。

虞舜清平离我远,世间贫士常出现。

衣衫破烂不遮体,野菜汤中无米添。

谁不想穿轻暖裘?得非正道我不羡。

子贡徒然善巧辩,无人理解我心愿。

【其四】

安于贫贱守道者,自古黔娄为典范。

其心不恋高官位,丰厚赠金他不羡。

一旦命终离世间,破衣难把身遮全。

哪能不晓极贫寒?与道无关不忧烦。

从那以来近千载,世间不再有高贤。

早晨能与道同生,晚上即亡无所憾。

【其五】

袁安贫困阻积雪,不去乞求心地安。

阮公见人来贿赂,当日弃官归家园。

干草当床可取暖,采芋足以充早餐。

岂不实在太辛苦?忧虑变节非饥寒。

贫富二心常交战,道义得胜带笑颜。

袁安德行成楷模,阮公廉洁映西关。

【其六】

仲蔚喜欢独贫居,绕屋长满野蒿蓬。

隐迹不与世来往,诗作清新夺天工。

举世无人了解他,知音只有一刘龚。

此人何故常孤独?只因无人与他同。

世俗交往数我笨,姑且追随永相从。

【其七】

从前有个黄子廉,曾到名州去做官。

一旦辞官归故里,无人能比甚贫寒。

饥年贤慧妻感慨,对他哭泣泪涟涟。

志士虽然有骨气,也为儿女把心担。

惠孙相见深忧叹,厚赠不收很清廉。

谁讲固穷难保守?遥遥思念众前贤。

注释

万族:万物。族,品类。托:依托,依靠。

孤云:象征高洁的贫士,诗人自喻。

暖暖(ài):昏暗不明的样子。

馀晖:即“余晖”:留下的光辉。

朝霞开宿雾:朝霞驱散了夜雾。喻刘宋代晋。

众鸟相与飞:喻众多趋炎附势之人依附新宋政权。相与:结伴。

翮(hé):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贫士,即诗人自指。这句诗人自喻勉强出仕。

未夕复来归:天未黑时又飞了回来。喻诗人辞官归隐。

量力:根据自己的能力,犹尽力。守故辙:坚持走旧道,指前人安守贫贱之道。

苟:如果。

已矣:犹算了吧。

凄厉:凄凉寒冷。云:语助词,无意义。

拥褐(hè):围裹着粗布短衣。曝(pù):晒。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圃(pǔ浦):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子,即菜园。秀:指菜苗。

盈:满。

余沥(lì):指剩下的残酒。沥,液体的点滴。《史记·滑稽列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

窥:看。

昃(zè):太阳西斜。遑(huáng):闲暇。研:研读。

陈厄(è):在陈国受困。事见《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厄:困苦,危难。

窃:谦指自己的意见。愠(yùn):含怒,怨恨。

怀:内心。

贤:贤士,指安贫乐道的古代贫士。

荣叟:指荣启期,春秋时隐士。叟,对老人的称呼。老:年老。带索:以绳索为衣带。

原生:指原宪,字子思。孔子弟子。原宪清静守节,贫而乐道。《韩诗外传》载:原宪居鲁国时,一次子贡去看他,他出来接见时,穿着破衣服和裂开口的鞋子,“振襟则时见,纳履则堕决”。子贡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原宪回答:宪贫也,非病也。仁义之匿,车马之节,宪不忍为也。讥笑了子贡的华丽车马装饰,“子贡惭,不辞而去。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返。声沦于天地,如出金石”。纳:穿。决履:坏裂的鞋子。

清歌:清新、清亮的歌曲。商音:曲名,指原宪所唱的《商颂》之曲。

重华:虞舜名。相传尧舜时代,圣人治世,天下太平,无贫穷之人。《庄子·秋水):“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去:离。

相寻:相继,不断。

弊襟:破衣。襟:上衣前襟,代指衣服。

黎(lí)羹:野菜汤。藜:植物名。一年生草本,亦称“灰菜”,嫩叶可食。斟(zhēn):“糂”(sān)的借用字,以米和羹。《墨子·非儒》:“孔丘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吕览》引作“斟”。《说文》:“糂,以米和羹也。古文糂从参。”

袭:衣上加衣,即穿、披。轻裘:轻暖的毛皮衣。

苟得:不义而得,非正道的获取。《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赐:即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徒:徒然,只会。能辩:善于巧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论语·子罕》记子贡劝孔子出仕的话说:“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洁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思是,子贡说:假设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匮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卖掉!我是在等待识货者哩。“善辩”当指此。

乃不见吾心:意谓自己隐居不仕的决心是不可以为劝说所动摇的。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齐、鲁的国君请他出来做官,他总不肯。家中甚贫,死时衾不蔽体。他的妻子和他一样“乐贫行道”。见刘向《列女传》、皇甫谧《高士传》。

好爵:指高官。不萦:不系恋于心。

厚馈(huì):丰厚的馈赠。不酬:不理睬、不接受。酬,应对。《高士传》说:黔娄“修身清洁,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

蔽服仍不周:破衣被盖不住尸身。《列女传·黔娄妻传》:黔娄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塈席槁,组袍不表。覆以布被,手足不尽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

极:指穷困到了极点。

非道故无忧:与道无关的事情是不值得忧虑的。此句化用《论语·卫灵公》“君子忧道不忧贫”句意,谓不为贫穷而忧虑。

从来:从此以后,指自黔娄死后。

复:再。斯俦(chóu):这类人物。俦,类。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这两句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意,表示安贫守道的决心至死不渝。

袁安:字邵公,后汉汝南妆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家甚贫。《汝南先贤传》载,时袁安客居洛阳,值大雪,“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邈然:本义是遥远貌,这里形容安详的情态。干:求取。

阮公:其人其事未详。按诗句意,阮公本为官,当有人向他行贿时,他当天就辞去了官职。

刍藁(chúgāo):喂牲口的干草。藁同“槁”,谷类植物的茎秆。温:指取暖。穷人无被眠,睡在干草上取暖,故曰“有常温”。

莒(jǔ):植物名。古代齐人称芋为莒(见《说文·艸部》)。飡:同“餐”。

所惧非饥寒:意谓所惧在改变节操。

贫富常交战:安贫与求富两种思想在内心产生斗争。《韩非子》:“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出见富贵,二者交战于胸,故臞(qú渠);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也。”

道胜:道义取胜,指安贫乐道之义。戚颜:忧愁的脸色。

至德:最高尚的品德。冠邦闾:名冠家乡。邦,国。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指乡里。这一句评袁安。

清节:清风亮节。映:照,辉映。西关:地名,当指阮公故里。

仲蔚:张仲蔚,东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高士传》说他“隐身不仕。。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翳然:隐蔽的样子。绝交游:断绝与世人的交往。

工:善。

止:只,仅。刘龚:字孟公,刘歆之侄,与仲蔚友善。

此士:指张仲蔚。胡:何,为什么。独然:孤独如此,独特。

罕所同:很少有人与之相同。

介:耿介,耿直。焉:语助词,犹“然”。业:这里指兴趣爱好和志向。

所乐非穷通:不以命运的穷通好坏而悲、喜。《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

人事:指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固:本来。拙:笨。这里指不会逢迎取巧。

聊:且。相从:指追随张仲蔚的人生道路。这两句是诗人自指。

黄子廉:《三国志·黄盖传》注引《吴书》说:“黄盖乃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王应麟《困学纪闻》引《风俗通》说:“颖水黄子廉每饮马,辄投钱于水,其清可见矣。”若为同一黄子廉,则知其尝为南阳太守,为人清廉。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预备出仕。《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是说王、贡二人友善,王吉做官,贡禹也准备出仕。佐名州:谓到著名的州郡去任职。佐:辅治。

略:大略。这里泛指常人、普通人。俦:伴侣,同类。这里有比并的意思。

仁妻:贤慧之妻。

我:代黄子廉自称。

丈夫:即大丈夫,有志之人。

惠孙:人名,其事未详,当与黄子廉为同时人。晤:会面,相遇。

腆(tiǎn):丰厚。莫酬:不理睬,不接受。

邈:远。前修:前代的贤士。

评注

宋代诗评家汤东涧:孤云倦翮以兴举世皆依乘风云而已,独无攀援飞翻之志。宁忍饥寒以守志节,纵无知此意者,亦不足悲也。

收录诗词(95)

陶渊明(晋)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相关古诗词

饮酒(其五)

晋代-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形式:

桃花源记

晋代-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形式:

五柳先生传

晋代-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形式:

闲情赋

晋代-陶渊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以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

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槛;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

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

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恫恫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形式:

饮酒(其四)

晋代-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形式:

归去来兮辞

晋代-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形式:

读山海经(其十)

晋代-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形式:

归园田居(其三)

晋代-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形式:

拟挽歌辞三首

晋代-陶渊明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二】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形式:

归园田居(其一)

晋代-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