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和洪丞相景伯韵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馀丝。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形式:

诗词简介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作于淳熙八年春,辛稼轩时任江西安抚使。淳熙七年冬,辛稼轩又由湖南安抚使调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上阕指出贤才遭妒,自古皆然,立足较高。以下盛赞洪适文章人品,而于“袖手”处作一跌宕,贤才隐退,君国不幸。下阕赋友人隐退后心态:公事虽了,馀情不断;“风月”、“功名”对举,牢骚自明。结拍英雄荒草,劝慰语,亦激愤语;既寄意洪适,亦自我抒怀。

注释

和洪丞相景伯韵:四卷本丙集作“和洪景伯丞相韵”。

洪丞相景伯:洪适,字景伯,江西鄱阳人。与乃弟洪遵、洪迈文名满天下,人称“三洪”。他于乾道元年曾居相位,后被劾罢去。淳熙八年春,作《满庭芳》二首,稼轩三和其韵,此其一。《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皓传》附《洪适传》:“适字景伯,皓长子也。幼敏悟,日诵三千言。皓使朔方,适年甫十三,能任家事。以皓出使恩,补修职郎。绍兴十二年,与弟遵同中博学宏词科。……后三年,弟迈亦中是选,由是三洪文名满天下。……乾道元年五月,迁翰林学士,仍兼中书舍人。……十二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未几,春霖,适引咎乞退,林安宅抗疏论适,既而台臣复合奏。三月,除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起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再奉祠。淳熙十一年薨,年六十八,谥文惠。适以文学闻望,遭时遇主,自两制一月入政府,又四阅月居相位,又三月罢政,然无大建明以究其学。家居十有六年,兄弟鼎立,子孙森然,以著述吟咏自乐,近世备福鲜有及之。”按:奉祠指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宋史·卷一百七十·职官志·宫观》:“宋制,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先时员数绝少,熙宁以后乃增置焉。在京宫观,旧制以宰相、执政充使,或丞、郎、学士以上充副使,两省或五品以上为判官,内侍官或诸司使、副为都监,又有提举、提点、主管。”

倾国无媒:谓美人与君主间缺少媒介之人。唐·韩愈《县斋有怀》:“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倾国,倾国之貌,代指绝代佳人。

入宫见妒:《史记·卷八十三·邹阳传》:“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颦(pín)损:指蛾眉(美人)受到伤害。

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句:言美人见妒,自古而然。喻贤才遭忌,写出洪适境遇。唐·骆宾王《爲徐敬业讨武曌檄》:“入宫见妒,蛾眉不肯让人。”

“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句:言景伯才冠当朝,众不可及。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袖手:缩手于袖,表示不预其事(此指政事)。

高山流水:暗用伯牙、锺子期相知事。伯牙善琴,寓情高山流水,惟子期为知音。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抚琴。此谓以高山流水为知音。《列子·汤问·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听群蛙、鼓吹荒池:《南齐书·卷四十八·孔稚珪传》:“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竝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答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鼓吹,乐曲。

“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句:说景伯隐居田园,过着怡情山水的闲适生活。

补衮(gǔn):谓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衮,帝王服衮龙之衣。

宗彝(yí):宗庙祭祀用的礼品,此代指祀器上的兽饰。

藻火灿宗彝:绣画水藻、火焰、宗彝于衮服,使衮服益发光辉灿烂,喻有辅君治国之才。《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fǔfú),絺(chī)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注:“会,五采也,……宗庙彝樽,亦以山龙华虫为饰。”又云:“天子服日月而下,诸侯自龙衮而下至黼黻,士服藻火。”周秉钧注:“宗彝,虎蜼也,宗庙彝器有虎彝蜼彝,故以宗彝名虎蜼也。”藻、火,皆衣饰图形。

“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句:谓景伯文章高手,足以辅君治国。

痴儿公事了:这里借言景伯归隐。《晋书·卷四十七·〈傅玄传·傅咸传〉》:“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左丞总司天台,维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尽性而处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虑破头,故具有白。’咸答曰:‘卫公云酒色之杀人,此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直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自矫枉过直,或不忠允,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空空为忠益,而当见疾乎!’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宋·黄庭坚《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痴儿,痴人、呆子。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馀丝。”句:言景伯摆脱政事后,犹吴蚕馀丝未尽,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常常咏志抒怀。

一枝:喻景伯隐居之所。《庄子·逍遥游》:“许由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北周·庾信《小园赋》:“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

粗稳:初步安稳。

三径:本意为三条小路。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隐,于院中闢三径,惟与高人雅士交往。东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一·逃名》:“蒋诩,字元卿,隐于杜陵,舍中三逕,唯羊仲、裘仲从之游,二仲皆挫廉逃名之士。”,后世即以“三径”指隐居者的家园。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chí)。”句:谓景伯幸得隐居之所,一切整治停当。宋·苏轼《除夜病中赠柳屯田》诗:“三径初成赀,一枝有馀煖。”治,此处押平声韵。

“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句:言且忘功名之事,相约吟赏风月。

残碑:记载英雄业绩的残败了的墓碑。

“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句:一切休问,君不见千古英雄,犹自埋没荒草,无闻于人世。

收录诗词(791)

辛弃疾(宋)

辛弃疾简介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形式: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形式:

青玉案 · 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形式:

祝英台近 · 晚春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形式:

贺新郎 · 把酒长亭说

宋代-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形式:

贺新郎

宋代-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形式:

木兰花慢 · 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形式:

贺新郎 · 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形式: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宋代-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形式:

浪淘沙 · 山寺夜半闻钟

宋代-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