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十二大愿

曼殊室利!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形式:

翻译

释迦牟尼佛又继续告诉文殊菩萨,当药师如来开始学佛时,发了十二大愿。要使所有的众生所求都能如愿。

第一大愿:药师如来愿来世大彻大悟,悟后起修,成佛的时候,身体放一切光明,身体像大火一样,光芒万丈,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光明照耀,成就一切色身,色身成就之后,一定是相好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应世。令一切众生都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第二大愿:药师佛说,愿我来世证得菩提时,此身犹如琉璃,内外透明,透明到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渣滓,像琉璃体一样,自然成就一切色身。此时应化身之色身光明广大,如果受到佛的身光功德的影响,自然清净,自然业障消除。所以说‘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色身外之光,像放火焰一样,身光重重于外,照遍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量无数世界,超过了太阳与月亮的光明。幽冥中的众生,那些看不见的,在黑暗中的众生。地狱众生,永远在黑暗中,也是幽冥众生。这些众生被我的光明照到的时候,悉蒙开晓,都解脱了痛苦,都解脱了烦恼,智慧开了,罪业轻了,随便他们想要做哪一样事,都可以成功,因为药师佛的光明加庇他,照到他。

第三大愿:希望我将来成佛时,能用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智慧,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方法、学识、能力等,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在物质上没有缺乏,永远有衣服穿、有饭吃,生病了有药医,没有贫穷、没有苦恼。

第四大愿:如果世界上有思想偏差,行邪道,我都使其改邪归正,安住菩提道中。诸二乘人,也都安住在大乘道中。

第五大愿:假使有人在药师佛的法门中修一切梵行,受到他的愿力的影响和愿力的感应,戒律永远不会有缺漏。药师佛说希望我成佛的时候,在我的佛土中,假使有人犯了这些戒行,只要一听到我的名号--药师琉璃光如来,便会获得清净。

第六大愿药师佛:说将来成佛时,一切众生身体下劣的,若能听到我的名号,便能得毫无缺陷的端正色身。下劣即身体是下等品质,什么样的色身不下劣?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大概几千年才出一个--佛的相好庄严。等而下之,一切众生的身体都是下品。比下品还可怜的众生是诸根不具,诸根不只六根,身体有缺陷的都叫诸根不具,丑陋是诸根不具之一种。以佛法看众生,丑陋就是病态,另外还有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等种种病,都是很痛苦的病态。

顽:调皮捣蛋,冥顽不灵,妄作聪明,思想痴騃,没有智慧,怎么教都点不通,脑根不具足,愚:笨蛋,笨得不得了。盲:眼睛看不见。聋:耳朵听不着。喑哑:声音沙哑,喉咙有毛病。挛:是神经方面的毛病,全身痛,抽筋、抽痛等等,一天到晚都在这个果报中。躄:跛足,或半身不遂。背:弯腰驼背,背弯起来,腰干不直。偻:比驼背更严重,把腰弯起来了,白癞:皮肤病。癫狂:精神病,心理病。药师佛愿这些受苦折磨的人,在听到他的名号,一心虔诚诵修行药师如来法门,一切都能得到‘端正黠慧’,聪明有智慧(为何又加一句‘诸根完具’?因为诸根完具很难,很多人外表看起来很端正,但是,却有些暗病只有自己知道,绝对完全健康的几乎没有。)一切众生没有生老病死苦。

第七大愿:药师佛的第七大愿是为了一切被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的有情众生而发。看到这段经文由自己的亲戚朋友开始想起,想到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这个境界上,被众病逼切,无救无归。尤其当时在战乱中,就会亲眼看到许多人无救无归,不管穷也好、病也好,无亲无家,没个归依处。世界上处处充满了无救无归的人,在病苦中无医无药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许多人‘贫穷多苦’,贫穷以外还有许多痛苦的事。只要听过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病就消除了,身心亦得安乐。

第八大愿:药师佛第八大愿特别为女性而发,与观世音菩萨一样大慈大悲。药师如来的第八大愿就是说成佛时,假使有女人不愿作女人,可转女成男。(女身百恶’很难解释,‘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提到女性有五障之身,此五障就人文文化观点而言,是讲女性的果报,但并非究竟。至于说女身百恶之所逼恼,偏重于心理方面,换句话说,它配合九十八结使的道理)女性喜欢缠绵,讲话也缠绵,处处都缠绵,女性因此而得百恶,在缠绵中缠掉了。等到自己对缠绵情业生厌离心,所谓厌离,硬是厌离这个世界,厌离这个红尘,所以想转女身成大丈夫身。当然不舍女身而成大丈夫身也可以,证得琉璃光如来境界,此身还是女的,已经像龙女一样,八岁就成佛了,不需要转此身。转女成男,具大丈夫相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人,所以,女身一样能成大丈夫。

第九大愿:药师如来第九大愿,愿自己将来大彻大悟、证得菩提的时候,希望自己的功德、能力能使一切众生跳出一切魔的罥网。细网谓之‘罥’,大的网叫‘网’。烦恼是一种魔,生死是一种魔,欲望又是一种魔。若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无一不是魔境。纵使一个人爱好美的境界,爱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执着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网非常不容易。

跳出了生死之魔、烦恼之魔,也跳出了欲望之魔,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一般凡夫之所以不得解脱,因为始终在生死魔、烦恼魔、欲望魔的罥网中。纵使去信宗教,不管任何的宗教;纵使去修道,不论任何的道,终究都属于外道,不能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种种是简化的翻译,以种种两个字包含所有一切。恶见包括很多,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凡是观念有一点偏差的都属于恶见。稠林就是密集如丛林般的意思。药师佛愿将来成佛的国土世界中,假如有众生堕在许多坏的、非正知见的恶见森林中,不能自拔,药师佛将以其愿力引导他们,归摄他们置于正见。有了正见以后,渐渐使他们修习一切菩萨行,速证无上菩提,速证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

第十大愿:将来成佛时,一切众生如果犯了国家的法令,受刑时,坐牢时,将被杀时,以及种种一切其他灾难,受污辱痛苦时,悲惨时,心理受煎熬,生理遭痛苦,只要一念‘南无药师如来’的名号,不一定是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以我的福德威神之力,都可以为他们解脱一切忧苦(只告诉你得解脱一起忧苦,并没有告诉你绳子会断,也没有告诉你枪弹打不进来)

第十一大愿:他希望自己成佛的时候,众生被饥渴所烦恼,为求饮食而造一切恶业时,只要念药师如来名号,马上可以得到上妙的饮食,最后则以佛法的法味使众生过很好的生活。

第十二大愿:药师如来说,希望他成佛的时候,一切没有衣服穿,被蚊虫所咬,受天气冷热,昼夜逼恼等痛苦的众生,只要听到他的名号,能够‘专念受持’他的名号,你所要求的都能满愿,获得种种上妙衣服,也同时得到最宝贵、庄严漂亮的器具,包括各式各样装饰品、项链、戒指、眼镜架及华鬘等等。华鬘、装饰品等是印度男女喜欢佩戴的东西,像鼻子钻洞挂个圈圈、镶块宝石。然后在身上涂各种香味。所以涂香也是供养佛的一种,烧香是中国人特有的供养,而多以涂香供养佛。鼓乐,包括一切音乐歌舞。

佛告诉我们,上面所说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都是药师佛没有成佛以前,在他修菩萨道时所发的十二个愿力,到他成佛的时候,他这十二大愿变成事实,成就了东方琉璃光净土。

注释

所有佛法的戒律有一统称叫‘三聚戒’

哪三种聚戒呢?

(一)摄律仪戒

(二)摄一切善法戒

(三)饶益一切有情戒

收录诗词(155)

释迦牟尼(周朝)

释迦牟尼简介

相关古诗词

金刚经 · 第二十九品 · 威仪寂静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形式:

金刚经 · 第五品 · 如理实见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形式:

金刚经 · 第三十二品 · 应化非真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形式:

金刚经 · 第一品 · 法会因由分

周朝-释迦牟尼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形式:

金刚经 · 第二品 · 善现启请分

周朝-释迦牟尼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 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形式:

金刚经 · 第三品 · 大乘正宗分

周朝-释迦牟尼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形式:

金刚经 · 第四品 · 妙行无住分

周朝-释迦牟尼

“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形式:

金刚经 · 第六品 · 正信希有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形式:

金刚经 · 第七品 · 无得无说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形式:

金刚经 · 第八品 · 依法出生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 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