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雨诗

吴江之南,是曰丰国,五种之生天下食。

一岁不登,吾民菜色。

如何天不仁,纵彼旱孽称其神。

矫矫赤龙推火轩,来自东南山。

咸池愞水不敢沃,阳侯失色愁烹煎。

况兹畎亩流涓涓,何足吸之唇齿间。

但见禾与黍,蓬勃红尘起。

土伯敕其属,扫路迎饥鬼。

哀哉氓蚩蚩,托身釜鬲惟蒸炊。

小人怨咨君子知,天生天杀今其时。

我闻皇穹大德在生育,爱养万物同婴儿。

产民之身赋民食,中道绝之何所为。

当时冥冥间,委任非其宜。

山川之神各守土,群龙受位司天池。

上帝当轩亲戒敕,十日一雨无愆期。

帝心仁且信,临下固不疑。

谓言庶事有分职,屏去视听思无为。

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

弄天之权侮人命,贪嗜牛羊邀祭祀。

忽焉一物不称情,因教此旱灾生灵。

雷霆之官畏罪莫敢谏,头枕天鼓眠不醒。

帝在紫微垣,下隔千里云。

徒劳衔血向空哭,帝心虽圣安得闻。

北斗侍帝侧,斡运气母均四时。

五星暨众宿,照曜亡偏私。

夫何容此鬼,恣行胸臆轻天威。

定是机务繁,耳目有所遗。

小臣亦何者,草莽负奇节。

欲系神颈无长绳,欲斩龙头剑锋缺。

皇穹如未察凶邪,空使小臣心郁结。

形式:
收录诗词(342)

李觏(宋)

李觏简介

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与范文正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倡立盱江书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从学者常数百人,世称「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荐为试太学助教,后为直讲。嘉祐中,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斥释道二教,重农业生产。有《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祐续稿》八卷。明成化间南城左赞编为《盱江集》(亦作《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见《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讲年谱》,《宋史·卷四百三十二·〈儒林列传·李觏传〉》。

相关古诗词

乡思

宋代-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形式:

山舍寓止

宋代-李觏

无计奈疏拙,走逃云水隈。

鹤饥虽厌夜,龙睡却嫌雷。

师友关千古,穷通付一杯。

商岩版筑者,底处有梯媒。

形式:

东岩精舍

宋代-李觏

像设彼何时,高僧白衲衣。

水寒吞日气,树老惯霜威。

幡影捎天近,钟声落谷微。

可怜成道易,无事即无机。

形式:

闲夜

宋代-李觏

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

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

举杯期混沌,开卷赏茎英。

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

形式:

宋代-李觏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

树在溪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

形式:

自咏

宋代-李觏

俗态共纷纷,吾心谁与论。

几因清夜梦,还见古人魂。

圣域宁无乐,文家别有尊。

此身聊自足,独恐累儿孙。

形式:

睡思

宋代-李觏

俗语不入耳,旅愁还到心。

坐多浑易厌,梦好欲重寻。

暴雨撩蓬响,残阳过岭阴。

回看奔竞苦,此兴贵南金。

形式:

秋热

宋代-李觏

江湖限南鄙,秋令到还稀。

节换空看历,人闲未趁衣。

齐纨方得意,厦燕莫言归。

只有松筠径,风高暑气微。

形式:

鉴湖夜泛以明月到樽前为发句

宋代-李觏

明月到樽前,拿舟古岸边。

乱山斜入雾,远水倒垂天。

酒气薰龙戏,歌声弄鹤眠。

回头嗤李郭,此外更无仙。

形式:

池亭小酌得和字

宋代-李觏

客思都无着,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