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毘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大酺》是唐代诗人杜审言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前后,杜审言在晋陵郡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县)任县丞、县尉等地方小官时,写下不少诗,流传至今的以《大酺》为题的就有两篇。这首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
大酺:聚饮。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帝赐大酺,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规模庆贺。
毘陵:古地名,亦作“毗陵”。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 。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贝州为甘州,吉州为庐陵, 常州为毗陵。”
震泽:湖名,即今江苏太湖。《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厎定。”
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但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 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 梁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
士女:泛指人民、百姓。
万国:万邦、天下、各国。
伐鼓:敲鼓。
新妆:谓女子新扮饰好的容色。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至如青牛帐里,馀曲既终;朱鸟窗前,新妆已竟。”
袨服:盛服、艳服。宋·洪迈《夷坚乙志·胡氏子》:“俄一女子袨服出,光丽动人。”
《唐诗归》:谭云:痴痴钝钝,说得风雅,此真初唐人七言律本事。若应制中自有一等套语供给,假庄严者,非作者本色,不得吠声例服之。钟云:八句皆对。看他伐鼓撞钟,新妆袨服,火德云官,天长地久,作何打发支销。
《唐诗评选》:只是平淡。“柳叶开时任好风”,景外独绝。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俱用大笔大墨,大起大落(首四句下)。全唐锯作虽多,未见出其右矣。
《唐七律选》:毛奇龄云:此七律正体也。八句皆对仗,每句前四字皆甓实,每五、六律腹必倍加研练,此三唐一法也。降此渐变矣。前四字甓实,三唐皆有之,即中晚后极尚孑薄,犹有刘禹锡“楚关蕲水”、白居易“银台金阙”类。若五、六研练,则通道至此一弛散,便佻佻矣。观崔颢《黄鹤楼》通首全不对,而五、六必对,此易晓耳。
《唐诗成法》:前后金鼓鼎沸,中忽作笙箫雅奏,此法所谓“雄壮者半必细”也。少陵《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用此法。实字连用,虽觉滞重,然规模宏大,是风气初开时笔墨。
《唐诗观澜集》:三、四秾丽,五、六间以轻婉,乃不滞。
杜审言,字必简,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迁居河南巩县,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帝出明光殿,天临太液池。
尧樽随步辇,舜乐绕行麾。
万寿祯祥献,三春景物滋。
小臣同酌海,歌颂答无为。
步辇千门出,离宫二月开。
风光新柳报,宴赏落花催。
碧水摇空阁,青山绕吹台。
圣情留晚兴,歌管送馀杯。
戚里生昌胤,天杯宴重臣。
画楼初满月,香殿早迎春。
睿作尧君宝,孙谋梁国珍。
明朝元会日,万寿乐章陈。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
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圣后乘乾日,皇明御历辰。
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
雷雨垂膏泽,金钱赠下人。
诏酺欢赏遍,交泰睹惟新。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雨馀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犹言宴乐少,别向后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