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
大师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
真如净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真魔。
邪见之人魔在舍,正见知人魔则过。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忽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化身报身及法身,三身元本是一身。
若向身中觅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清净因,除淫即无净性身。
性中但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悟顿教门,悟即眼前见世尊。
若欲修行云觅佛,不知何处欲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者是西流,救度世人须自修。
今报世间学道者,不于此见大悠悠。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
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
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
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
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
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
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
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
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
若欲化愚人,是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现。
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
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
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
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
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