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亭诗

乾坤父母莫匪慈,胚胎亿兆成角羁。

其间哺乳不及处,有时泣杀呱呱儿。

南川上游号沃野,景祐丙子尝凶饥。

新田始苗旧谷罄,十室八九无晨炊。

伏阴何者不仁甚,酿作水灾来助之。

烟煤刷天雨汁黑,呕山泄谷争奔驰。

横流一夜打城郭,万弩窃发穿毛皮。

东隅有洲尸揖揖,如蚁欲走遭水围。

屋根无力树腰折,蛟蜃食人犹择肥。

涛波一望万山阻,六亲不得相扶持。

国子刘公好仁者,惟时假守兹军麾。

民生在我不在命,告舟往救无敢违。

童儿赤立妇女困,载之刳木何累累。

泥沙外冷内饥渴,口噤不语如狂痴。

牵挛坐卧满府舍,赋以酒饮加饘糜。

随流往往亦不死,远在百里无人知。

捐金购得问姓氏,召使亲族携之归。

司农仓廪尽发出,不待奏报先施为。

有馀况可补不足,大贾蓄家如响随。

来瞻去察夜继昼,赤热不忍荫华榱。

由斯一郡十万户,饿肤日月生膏脂。

存者相保没者葬,唐虞仁寿重驱跻。

圣主养贤贤养物,气和郁郁通高卑。

城西老宫古松径,一朝坠露甘如饴。

千柯万叶结不解,玉阶琼树光离离。

氓俗奔走竞观睹,手攀口吮同赍咨。

学老之人周氏子,好善不类黄冠师。

欲令事迹绚久远,筑亭其地高巍巍。

公之归朝不可借,松树至今犹未衰。

我作此诗揭亭上,他年堕泪如羊碑。

形式:
收录诗词(342)

李觏(宋)

李觏简介

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与范文正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倡立盱江书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从学者常数百人,世称「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荐为试太学助教,后为直讲。嘉祐中,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斥释道二教,重农业生产。有《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祐续稿》八卷。明成化间南城左赞编为《盱江集》(亦作《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见《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讲年谱》,《宋史·卷四百三十二·〈儒林列传·李觏传〉》。

相关古诗词

乡思

宋代-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形式:

山舍寓止

宋代-李觏

无计奈疏拙,走逃云水隈。

鹤饥虽厌夜,龙睡却嫌雷。

师友关千古,穷通付一杯。

商岩版筑者,底处有梯媒。

形式:

东岩精舍

宋代-李觏

像设彼何时,高僧白衲衣。

水寒吞日气,树老惯霜威。

幡影捎天近,钟声落谷微。

可怜成道易,无事即无机。

形式:

闲夜

宋代-李觏

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

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

举杯期混沌,开卷赏茎英。

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

形式:

宋代-李觏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

树在溪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

形式:

自咏

宋代-李觏

俗态共纷纷,吾心谁与论。

几因清夜梦,还见古人魂。

圣域宁无乐,文家别有尊。

此身聊自足,独恐累儿孙。

形式:

睡思

宋代-李觏

俗语不入耳,旅愁还到心。

坐多浑易厌,梦好欲重寻。

暴雨撩蓬响,残阳过岭阴。

回看奔竞苦,此兴贵南金。

形式:

秋热

宋代-李觏

江湖限南鄙,秋令到还稀。

节换空看历,人闲未趁衣。

齐纨方得意,厦燕莫言归。

只有松筠径,风高暑气微。

形式:

鉴湖夜泛以明月到樽前为发句

宋代-李觏

明月到樽前,拿舟古岸边。

乱山斜入雾,远水倒垂天。

酒气薰龙戏,歌声弄鹤眠。

回头嗤李郭,此外更无仙。

形式:

池亭小酌得和字

宋代-李觏

客思都无着,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