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从弟敬远文

岁在辛亥,月惟仲秋,旬有九日,从弟敬远,卜辰云窆,永宁后土。感平生之游处,悲一往之不返。情恻恻以摧心,泪湣湣而盈眼。乃以园果时醪,祖其将行。呜呼哀哉!

于铄吾弟,有操有概;孝发幼龄,友自天爱。少思寡欲,靡执靡介;后己先人,临财思惠。心遗得失,情不依世;其色能温,其言则厉;乐胜朋高,好是文艺。遥遥帝乡,爰感奇心;绝粒委务,考槃山阴。淙淙悬溜,暧暧荒林,晨采上药,夕闲素琴。曰仁者寿,窃独信之;如何斯言,徒能见欺!年甫过立,奄与世辞,长归蒿里,邈无还期。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相及龆齿,并罹偏咎,斯情实深,斯爱实厚。念畴昔日,同房之欢,冬无缊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岂不多乏,忽忘饥寒。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议。每忆有秋,我将其刈,与汝偕行,舫舟同济。三宿水滨,乐饮川界,静月澄高,温风始逝。抚杯而言,物久人脆,奈何吾弟,先我离世!

事不可寻,思亦何极,日徂月流,寒暑代息。死生异方,存亡有域,候晨永归,指途载陟。呱呱遗稚,未能正言;哀哀嫠人,礼仪孔闲。庭树如故,斋宇廓然。孰云敬远,何时复还!

余惟人斯,昧兹近情,蓍龟有吉,制我祖行。望旐翩翩,执笔涕盈,神其有知,昭余中诚。呜呼哀哉!

形式:

诗词简介

从弟,为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渊明的堂弟敬远,比渊明小十六岁,去世时年仅三十一岁。渊明与敬远“父则同生,母则从母”,他们自幼长期相处,情同手足;长大后志趣相投,感情深厚,一道隐居躬耕,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现敬远磕然早逝,作者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写下这篇祭文,以表示对堂弟的深切悼念之情。

翻译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为堂弟敬远,占卜择定了日子下棺安葬,永远安息于地下。感念我们平日同游共处,我为你一去不返而悲伤,我心情悲痛感伤,伤心得热泪满眼。于是用园中之果和新酿制的酒,为你的灵柩安葬而送行。悲痛啊,悲痛!

我那光明磊落的弟弟啊,既有节操又有气度。少年时代即知孝顺父母,对兄弟的友爱本于天性。无忧无虑,追求不多,既不固执,也不孤僻。遇先为别人打算,然后才考虑自己,面对财物时总想惠及他人。内心不计较得失,性情不趋附世俗。他态度温和,他言辞严肃。以结交高明的朋友为快乐,爱好诗辞文章与琴棋书画。遥远的神仙世界,使他感到好奇,于是他不食烟火,抛弃世俗事务,隐居于山林深处。淙淙作响的瀑布,森郁昏暗的荒林,清晨

采摘仙药,晚上研习素琴。孔子曾说:行仁德者可以长寿。我偏偏相信了。可是为什么这句话,却白白地将我欺骗呢!敬远年龄刚过三十,却忽然与世长辞,永远安眠于地下,遥遥没有回还之日。

我与你之间,不仅仅是亲爱友善,我们的父亲是亲兄弟,我们的母亲是亲姊妹。在童年时代,我们又都失去了父亲,我们的感情实在太深,我们的友爱确实很厚!想想过去的日子,同住一处的欢乐,虽然冬天没有粗布棉衣,夏天饥渴了靠箪食瓢饮勉强度日,但我们以道义相互勉励,相互愉悦以解忧愁。难道生活不是很贫乏吗?只是我们忘记了饥寒之苦。我曾经外出做官,为那些往来应酬之事缠身,虽四处奔波,却一事无成。只怕辜负了平日的志向,我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你知道我的心意,常愿与我携手同游,而不顾及世俗的议论。每当回忆起那秋收之时,我将要去收割庄稼,和你一道前往,一同乘舟渡水。我们在那河边连宿三夜,且饮酒取乐。澄静的明月挂在高空,夏季的热风已经消失。我们持杯畅谈,事物长存,人生短暂。这是为什么啊,我的弟弟,你竟在我之前离开了人世!

往事难以追寻,思念哪有尽头?岁月流逝,寒暑更替。一死一生各在一方,一存一亡界域相隔,等待清晨为你安葬,准备踏上去往墓地的路程。你留下的呱呱啼哭的幼儿,尚未能学会说话;你抛下的悲哀的寡妇,非常懂得礼仪。庭院中的树木依旧,屋舍之中空空荡荡,谁说敬远何时能再归还?我揣想别人啊,不会理解我们这种亲密的感情。占卜好了的吉祥之日,按照规定的丧礼制度为你送行。眼看着轻快飘动的魂幡,我拿着笔啼泪不止。你的神灵如有知觉,就会明白我心中的诚意。悲痛啊,悲痛!

收录诗词(95)

陶渊明(晋)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相关古诗词

饮酒(其五)

晋代-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形式:

桃花源记

晋代-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形式:

五柳先生传

晋代-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形式:

闲情赋

晋代-陶渊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以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

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槛;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

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

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恫恫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形式:

饮酒(其四)

晋代-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形式:

归去来兮辞

晋代-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形式:

读山海经(其十)

晋代-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形式:

归园田居(其三)

晋代-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形式:

拟挽歌辞三首

晋代-陶渊明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二】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形式:

归园田居(其一)

晋代-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