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阳楼记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馀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形式:
收录诗词(123)

袁中道(明)

袁中道简介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相关古诗词

郢中游春曲二首

明朝-袁中道

总以堂堂去,何容缓缓归。

隔溪莺对语,掠水燕双飞。

野草香沾屐,修篁翠湿衣。

山花一树好,游女采来稀。

形式:

郢中游春曲二首

明朝-袁中道

春在画桥头,殷红照碧流。

几回看去马,一笑荡轻舟。

夜月梨花梦,春风燕子愁。

愿为原上草,岁岁藉芳游。

形式:

初逢中郎真州

明朝-袁中道

龙子抛残豆,鹓雏厌故枝。

有官君尚弃,失路我何悲。

月下诗千首,花前酒一卮。

飘零终不恨,同气足相知。

形式:

美人临镜

明朝-袁中道

薤叶依稀印,香绳取次松。

睡眸犹少力,酒晕不销浓。

髻就山争出,眉成月又重。

若非形与影,未必肯相容。

形式:

高梁桥

明朝-袁中道

觅寺休辞远,逢僧不厌多。

一泓春水疾,十里柳风和。

香雾迷车骑,花枝耀绮罗。

半生尘士胃,涤浣赖清波。

形式:

西游

明朝-袁中道

湾环穷野径,忽到水中央。

唼雨鱼儿集,梢波燕子忙。

马来沙耀雪,人坐草粘香。

为爱溪流急,移尊向石梁。

形式:

晨起

明朝-袁中道

醉境直连梦,朦胧暗自猜。

行阶方识雨,讯客始知雷。

湿柳数声滴,泫花一朵开。

向人曾乞竹,宜趁此时栽。

形式:

别顾太史开雍时册封周藩取道回吴

明朝-袁中道

细雨沾长道,垂条湿去旌。

时平天使贵,官冷客装轻。

泛月来沙海,踏花渡柳城。

风尘还着眼,亦自有侯嬴。

形式:

入村

明朝-袁中道

出郭方知雾,登舟始辨风。

水生虾眼赤,霞过雁翎红。

浣渚喧游女,芦洲息钓翁。

人家苍翠里,鲜艳一枝枫。

形式:

蒋墅晚发

明朝-袁中道

宿病尘尘灭,新秋渐渐凉。

月寒千亩湿,树暗几家藏。

近岫随烟没,良苗带水香。

橹柔浑不住,梦里道朱方。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