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建溪图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分明记得曾行处,祗欠猿声与鸟啼。

形式:
收录诗词(342)

方干(唐)

方干简介

方干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桐庐章八元爱其才,招为过门女婿,遂居家桐江白云源(今桐庐县芦茨乡)。唐宝历中,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以诗拜谒钱塘太守姚合。初次见面,因其容貌丑陋,姚合看不起他,待读过方干诗稿后,为其才华所动,于是满心欢喜,一连款待数日。开成年间,常与寓居桐江的喻凫为友,并与同里人李频唱和,诗来歌往,关系甚笃。大中年间,流寓会稽鉴湖。咸通年间,浙东廉访使王龟慕名邀请,一经交谈,觉得方干不仅才华出众,且为人耿直,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荐。终因朝廷腐败,忌贤妒能,不被起用。后人赞叹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 方干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三百七十馀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六卷三百四十八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相关古诗词

寄李频

唐朝-方干

众木又摇落,望君还不还。

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思苦文星动,乡遥钓渚闲。

明年见名姓,唯我独何颜。

形式: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

唐朝-方干

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

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

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

岂分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形式:

怀州客舍

唐朝-方干

误饮覃怀酒,谁知滞去程。

朝昏太行色,坐卧沁河声。

白道穿秦甸,严鼙似戍城。

邻鸡莫相促,游子自晨征。

形式:

中路寄喻凫先辈

唐朝-方干

求名如未遂,白首亦难归。

送我尊前酒,典君身上衣。

寒芜随楚尽,落叶渡淮稀。

莫叹干时晚,前心岂便非。

形式:

送赵明府还北

唐朝-方干

故园终不住,剑鹤在扁舟。

尽室无馀俸,还家得白头。

钟催吴岫晓,月绕渭河流。

曾是栖安邑,恩期异日酬。

形式:

过朱协律故山

唐朝-方干

地下无馀恨,人间得盛名。

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

度日山空暮,缘溪鹤自鸣。

难收故交意,寒笛一声声。

形式:

途中寄刘沆

唐朝-方干

登车误相远,谈笑亦何因。

路入潇湘树,书随巴蜀人。

敛衣寒犯雪,倾箧病看春。

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献臣。

形式:

送班主簿

唐朝-方干

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

倒箧唯求醉,登舟自笑贫。

波移彭蠡月,树没汉陵人。

试吏曾趋府,旌幢自可亲。

形式: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唐朝-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

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

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形式:

听新蝉寄张昼

唐朝-方干

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

仿佛应移处,从容却不闻。

兰栖朝咽露,树隐暝吟云。

莫遣乡愁起,吾怀只是君。

形式: